郭教授应我的要求,详细的给我介绍了蝌蚪文的一些资料,其实这东西最早出现在汉代,在汉代的文字所采用的是以隶书为主,但汉末产生另一书体,是在于笔画起止,皆以尖锋来书写,其特色也是头粗尾细,形似蝌蚪所以名为“蝌蚪文”。
这种书体,存在的时间短暂,现已无人使用。从流传的遗物,可发现风格似西周铜器上的文字,另外商代甲骨及玉片的雕刻与陶器上,都有这种迹象。
蝌蚪文据说在魏时,使用也极广泛,是运用在小篆的书写上,其笔画较细,却可见入笔有顿挫笔法存在的特色,这种书写风格,毛笔透过笔画的运用,仍可利用其弹性,起笔与收笔较尖锐,中间稍前部份则加重线条,充满表现毛笔特性的趣味,不过在外形而言,如书写运用,可能极易造成整体画面太尖锐,对线条与整体布局无法协调,所以难怪在唐代以后便少见到。
但根据郭教授对蝌蚪文的研究,他发现其实蝌蚪文还有更详细的分类,因为现在的存在于世的蝌蚪文文物较少,可供研究的实物不多,而郭教授主要研究的对象则是石窠,他发现,蝌蚪文分为阴刻和阳刻两种!
而阴刻和阳刻中代表的意义则是完全的不同!哪怕是同样的一段文字,但采取的石刻方式不同那意思也是不一样的,即同一段文字使用阴刻或使用阳刻的方式,在字面意思上则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