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零卷 道家习俗 005 道士称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道士称谓

道士之名源于战国、秦汉时的方士,即有方术之士。道教创立之后,道士则专指从 道修行者。《老子想尔注》云:

“是以帝王常当行道,然后乃及吏民,非独道士可行,王者弃捐也。”1葛洪《抱 朴子内篇》所谓“道士”亦具此义;偶尔使用术士一词,则带贬义,以别于道士。但是 道士一词的含义仍很宽泛,例如约作于魏晋间的《老君中经》以道士为炼水银以作神丹, 期得长生之人。葛洪《神仙传》更谓:“自伏羲至三代,显名道士,世世有之,其老子 者,盖得道尤精者也。”2自东晋末南北朝以后,道士一词的意义便逐渐固定,杂见于 这一时代新造的众经之中。如舍凡出家、居住道馆、诵经持戒、修斋行道,这些含义是 方士一词所没有的。《太上太真科经》《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并谓以道为事,则称道士。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谓出家有三种义:一出家,二入道,三舍凡,“总此三者, 名为道士。所以名为道士者,谓行住坐卧,举心运意,唯道为务;持斋礼拜,奉诫诵经, 烧香散花,然灯忏悔,布施愿念,讲说大乘,教导众生,发大道心,造诸功德,普为一 切,后己先人,不杂尘劳,唯行道业”3。《太霄琅书》按奉道之迹精粗不同,把道士 分为在世、出世、在家、出家、游涉、幽居六种。《出家因缘经》分道士为七阶:“一 者天真,谓体合自然,内外淳净;二者神仙,谓变化不测,超离凡界;三者幽逸,谓含 光藏辉,不拘世累;四者山居,谓幽潜默遁,仁者自安;五者出家,谓舍诸有爱,脱落 嚣尘;六者在家,谓和光同尘,抱道怀德;七者祭酒,谓屈己下凡,救度危苦。”4稍 后,《三洞奉道科诫》亦按此划分,唯无“幽逸”;并云道士“乃方外之士也”,“今 之道士即出家道士也”5唐道士朱法满按道士出家年龄分为五阶:“从七岁至十一名蒲 车道士,十二至十四名清信道士,十五至十九名施惠道士,二十至六十名弘护道士,七 十至九十名住持道士。”6另一种流行于隋唐(实发端于南朝梁代)的划分法,则按所 受经箓法服之高低分为正一、高玄、洞神、升玄、洞玄、洞真、大洞、三洞、居山、洞 渊、北帝太玄等类道士,其中三洞道士因经初盟、中盟和大盟,遍受三洞经箓而居于最 高地位。传洞渊、北帝太玄二法者较少,故另外列类。居山道士则不一定传受法箓,亦 另列一类。这种分法见于《三洞奉道科戒》和唐道士张万福所撰《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 说》等书中,而为宋初道士孙夷中集《三洞修道仪》所承袭。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