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后世相比,番薯的名字没有太大的变化,而苞谷实际上就是后世常说的玉米。这两种作物都是高产的作物,而且适应能力比较强,完全能够在大明大面积推广。
可仔细询问了才明白,这两种作物的推广是一波三折。比如番薯,万历十年就被引进了广东,万历二十一年被福建巡抚金学曾大力推广,在福建救灾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可二十多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在各地推广开了。就连原本种植面积很大的福建,也渐渐消失不见。
朱由校很奇怪,“难道就没有有识之士进行推广吗?”
徐光启一阵苦笑,“怎么没有,臣曾在天津居住多年,为的就是在北方推广番薯,可惜收效甚微。”
“这是为什么?”朱由校十分不解,在他的记忆里,番薯和苞谷的种植技术并不复杂,百姓稍加观摩就能很好的掌握种植技术,推广难不应该是技术上的问题。
“一是不易保存,番薯稍有不慎就会腐烂,二是夏秋两税,并无番薯、苞谷名目。”
朱由校顿时就明白了,这实际上是朝廷政策滞后引起的。在没有发达的工商业情况下,朝廷的收入只能靠田赋支撑,同时为了能应付各种突发情况如饥荒兵变等等,朝廷又必须要掌握大量的粮食。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只能采取保守的政策,按旧例收缴小麦和稻谷为国家储备。
这样的政策落实到地方,那就是老百姓们只能按照官府要求种植小麦和稻谷,而不能轻易的改变种植品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