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三节 开科取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开科取士?主公要对策?”王修显然没有因为蔡吉的话语露出惊讶之情。而他嘴里所说的“对策”是察举制中重要的一环,说白了也就是考试。

在后世一些人的眼中科举制似乎是开启了中国公务员考试的先河。可事实上,汉朝的察举制也是要考试的。察举制考试的科目有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大项。“孝廉”考校的是“德”,也就是一个人的品行。“茂才”考校的是“才”,即个人的才华。“察廉”就是察举廉吏的意思。被举为“廉吏”者,多为低级官员,被举后,按原职升补。“光禄”又称“光禄四行”,即质朴、敦厚、逊让、有行四项品行。此科是专门为那些老老实实任职,没有什么突出成绩,长时间也没有得到提升的官僚设置的,以便每年从他们之中选拔一至两人,予以升迁。由此可见孝廉与茂才是用来选拔人才,察廉与光禄则是官僚体系内部的考核。因此汉朝在官吏的选拔之上也算是考虑得颇为周到。

不过同科举制相区别的是,汉朝察举制是先要获得地方官员名士的举荐,才能有资格参加考试。这是因为汉朝十分注重人才的品德。私德有“问题”的人就算再有才华,也不会被允许参加科考。故而在察举制的四大科目之中,以孝廉一科为最重要。可历来“德”这个标准最没个准数,倘若负责察举的官僚名士大公无私,自然是能为朝廷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但若是品评的大权掌握在徇私舞弊之徒手中,那“德”简直就是根橡皮筋可松可紧。特备是在汉末,世家官僚便以“德”为挡箭牌。将自己的亲信推举为孝廉、茂才,而将真正有才华的寒门之士却连考试的资格都得不到。待到黄巾之乱后,朝不保夕的汉室朝廷甚至连一年一度的岁科也无法保证。如此一来,地方上的世家也就更加肆无忌惮地利用手中权势让自家子弟在各大势力中供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