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煊是从江淮移民过来的,那里如今叫淮南省,那里是个富饶的地方,江河交错,一眼望不到头的平原,十里八乡都看不到一座山,阡陌纵横,渔米之乡。
不过生长在那个富裕的地方,赵煊家却一直是贫困无比,他父亲兄弟两个原本是生长在江南,后来陈国灭亡后过江到了淮南,官家授田,可淮南人多地少,本来按制是每丁均田百亩,可兄弟俩只分到了二十亩地,这点田地勉强够一家人维持生活。遇上点天灾虫害什么的,就完全不行了,因此平时兄弟俩还给人佃田耕种,家闲时还要去码头揽工扛活,赵煊那时则替地主家放牛。
一家人受了十年的苦,把血汗洒在土地上,一年年过去,慢慢积攒了些钱,又购买了一些土地。可是父亲伯父兄弟俩家孩子生了许多,两家十六个男丁数十口人一起生活,男女老少,都要靠那几十亩地,生活依然困窘。于是只能是佃更多的田地,农闲时就去揽工扛活,连小孩子都和赵煊当年一样去给地主家放牛放羊,混口饭吃。
赵煊是父亲的第三个儿子,家族里排行第七,父亲兄弟两人来到淮南生活,娶妻生子,他们堂兄弟一共十四个,还有六个姐妹,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父亲伯父到淮南时还勉强分到了二十亩地,可之后他们兄弟们成丁,却是一亩地也没有的可分了。
年前赵家听官府的人宣传了朝廷要移民北疆之事,在听说了移民能有田地分后,且每丁有一百亩,甚至连妇人也能分地后。赵煊的父亲和伯父动心了。两兄弟辛苦了一辈子,如今家族确实繁衍起来,下一代有十六个男丁,可却没有安身立命的田产,十四个子侄也仅有几个娶妻结了婚。大多数早到了结婚成亲的年纪却因为拿不出财礼,也盖不起新房而找不到合适的人家,就连姑娘们,也都没找到什么太好的人家。兄弟俩召集家中的子侄们商议,最后决定报名去辽东。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