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下来,又再次谢了这管事,约定好明日去办契书,便告辞离开。管事送了出来。
恰在门口碰见这家主人出行,沈韶光便避在旁边等人车马先过去。
宋侍郎看见沈韶光,略惊异地挑一下眉,也便骑马走了。
沈韶光觉得这位宋侍郎气度上跟林少尹有点像,都属于冷面郎君型,只是林少尹更内敛些。莫非现在权贵们就流行这一挂的也不对,那位李相公就和蔼得很。
不管怎么说,这事算是办成了。
阿圆比沈韶光还兴奋,“小娘子,我们也算有自己的宅子了是吧小娘子小娘子先前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买上宅子,这不就买上了”阿圆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沈韶光笑起来,都怪自己原先老跟她唠叨买房置地的事。
不过想想,确实挺有成就感的。这可是大诗人都说的“居大不易”的长安城啊,多少有才华的人,多少十年苦读中了进士当了官的,还当着“安飘”呢。
当然,这跟自己买的这宅子小、档次低有关,那些做官的,至少也要买有十几间屋,前后两进的院子才过得去,那价钱就翻了番了;再当然,也跟他们在官场讲排场花销大有关,比如柳录事那样的**品官,一个月一万多钱,他估计能花一万,赚钱难,攒钱更难啊
即便如此,沈韶光也很满足,大约中国人骨子里就是大富翁玩家吧,买田置地是一种基因传承,总觉得住着属于自己的房产,心里才踏实。
阿圆犹处在兴奋中,沈韶光就像所有招人烦的领导一样,又开始设定更高的“精神追求”了,“这才哪儿到哪儿啊阿圆,你想想,以后我们赚多了钱,买林少尹家那样的大宅,该有多好有个花园子,随意你逛去。”
若是于三,对沈韶光的宏伟目标肯定嗤之以鼻,人家那是官宅,你就是有钱,也不能住,便是住,有的地方也要做改动,不然就违制了;若是阿昌,肯定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小娘子竟然要买那样的大宅
阿圆就不一样了,想了想,点点头,“我们肯定能住上那样的大宅的。到时候我们也弄个雕满花儿的廊子,咱们不雕花儿,咱们雕吃的,各种菜蔬,玉尖面,蒸饼,烤鸡,肉串,糖醋鱼”
沈韶光听她提雕花走廊刚兴起点惆怅之意来,便被后面的报菜名打散了,“行,便按你说的雕店里有的,都雕上。花园子里也不种花种草,那个忒俗。咱们就种菜,胡瓜萝卜芫荽大葱然后扛个金锄头翻地”
阿圆哈哈大笑。
沈韶光也笑,做梦,真美。
不过说起拾掇花园子,这新买的院子,确实要收拾收拾。
第二日,完成两边屋舍的过户手续,又过了几日,一个中年汉子赶着骡车来接老叟老妪,沈韶光照例送了花糕,然后便约请泥瓦匠开始对房屋院子进行改造。
两个院子中间的墙敲掉,合二为一,地面找平,路用青砖砌好;北面挂肉的小棚子拆了,以后腊肉都挪到新买的屋舍中晾着,菜蔬、米粮之类也尽挪过来,新买的这两间屋,一间放干货,一间放鲜货,也算物尽其用;院子东边开成园圃
阿圆建议:“再圈块地方,养几只鸡,或养两只鹅也好。”
沈韶光有点爱静,又有点爱干净,很怕院子里鸡飞狗跳,也怕弄得到处是鸡毛鹅屎,不免有点犹豫。
“自己养的鸡,每天摸几个最新鲜的鸡蛋,炒韭黄吃,炒葫芦吃,炒胡瓜吃,加糖蒸着吃,加虾子蒸着吃过年过节的时候,干脆逮出两只鸡炖了,不比外面买的强”
沈韶光拍板:“行,养”吃货就是这么没气节。
过了几日,门口有叫卖的,沈韶光便让卖鸡人端了一小筐鸡雏进来,与阿圆一同挑拣。
挑了有十几只小母鸡,正看欢不欢实呢,那卖鸡的娘子问:“小娘子可要再挑两只小公鸡”
“要。”
“要公鸡做什么又不能生蛋。”阿圆疑惑。
沈韶光不知怎么跟她解释,卖鸡的娘子已经笑道:“孵小鸡要用。”
“即便用不了这么些公鸡,杀了吃肉也好。”沈韶光补充。
突然一抬头,对上有点一言难尽的林少尹自从天气和暖了,店门大开,进来人都没发现。
沈韶光有些尴尬,其实这话本没什么,但不知为何,对上林少尹清风朗月似的脸,突然觉得自己耍了流氓一样。沈韶光又突然想起女妖精捉唐僧的段子来,过得下去就过,过不下去就吃肉
第54章 紫藤鱼送春
沈韶光把挑小鸡的重任交给了阿圆, 洗了手,给林晏端上饮子, “郎君今日吃点什么”这还不到吃午饭的点儿呢,怎么就来了
“家祖母这几日有些食欲不振, 总觉得嘴里寡淡, 故而某过来看看, 有什么适合的新鲜菜色。”
嘴里寡淡可惜现在火腿腌得还不够火候, 不然可以试试火腿拌荠菜。
把火腿切丝, 用三合油拌荠菜,这是唐鲁孙先生给张恨水的“方子”。
当日张恨水写金粉世家金燕西金七少生病,要吃两样清淡粥菜, 里面有一道颇为红楼风的“拌鸭掌”。
唐先生认为富贵子弟断不会生病了还吃这不好消化的东西,便建议他将之改成火腿拌荠菜。
后来张于重庆患疟疾,胃口不好, 想起这道粥菜来,当真让人做了一试,然后写信给唐先生:“所谓粥菜逸品,今得之矣。”
这道菜想来能合林府太夫人的口味,可惜想到荠菜,沈韶光又想起林少尹为避讳自己的小字,只说“前者”的事, 还有他当时的面色神情, 再想到刚才“杀了吃肉”的话茬儿, 沈韶光不禁反思, 我怎么老调戏这正经人
为了表示洗心革面,虽满脑子的不正经念头,沈韶光嘴上却正经得很:“太夫人觉得嘴里没味道,恐怕还是感于时气,有些春燥了。这种时候,莫如喝点银耳红枣莲子羹,熬得黏稠稠的,待粥能入口了,加一点蜂蜜调味,润肺去燥,调理脾胃。”
林晏点头,温和一笑,“多谢小娘子。”
“若肠胃甚好,只是嫌平时的东西吃絮了,儿这里倒是有两样应季的新鲜东西。”哪有让客人白来的总要有点东西“堵嘴”才行。
“郎君可以先尝尝。”沈韶光笑道。
林晏点头:“有劳。”
沈韶光让他稍候,便去了后面的院子里。墙角上有原宅主老叟种的好些植物,挤挤挨挨的,长得都不太好,沈韶光把不想要的都拔了砍了,只剩了一根紫藤,又浇了浇水,施了点肥,在这暮春时节,本来半死不活的花树竟然开出半面墙的锦绣来。
这样的花自然是不能光看的,这几天,沈韶光蜜渍了一些,糖渍了一些,卷三合面粉里做了几笼紫藤饼,榨汁子和在糯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