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8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直到1958年。

国内才制造出了每秒30次的电子管计算机。

所以在50年代,张钰哲院士和李珩先生组织了一批七十多人的团队,靠着肉眼去计算、分辨观测记录。

1950年啊......那个时间点的大环境大家应该都多多少少了解一些。

当时新华夏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国家的钱袋子紧巴巴的。

别说科研了,甚至连大典上的飞机都不够数呢:

大典上只能把17架飞机分成6个梯队,其中有9架P-51来回飞了两次。

所以那个时期,张钰哲院士他们是没多少经费去拍摄相片的——因为底片很贵。

他们分辨的观测资料主要来自老大哥,老大哥当时和咱们关系还不错,三年内传了7000多份观测记录。

数量确实不少,但这玩意儿有个很麻烦的地方:

它们都是扫描版,辨识难度和原件完全是两个概念。

就是在这种条件下。

张钰哲院士他们咬着牙去推导公式,然后按照差值去比较观测记录。

最终在50-54年之间,他们发现了40多颗新星,为华夏的天文学发展打下了极其坚实的基础。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

肉眼对比是一种很原始、很无奈、甚至可以说很‘蠢’的方法。

但在计算机出现之前,这也是唯一可用的一种选择。

1950年如此,1850年亦然。

随后徐云深吸一口气,继续做起了校对。

只见他重新拿来一张纸,飞快的按照之前的计算过程动起了笔。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