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另一个负面客观规律,随着科技水平的持续进步,完成基础知识积累所需的学习时间必然越来越长,这一点不会因小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持续增强而改变。
古代会识文断字已能当个账房先生,到了二十一世纪,这却是小学生的事情。
上条时间线里,陈锋在幼儿普及教育里学完了高阶微积分,结果普通人本科毕业却要四十年。
古时谁要能活到三十岁,都不用看书,也不用出口成章,往那儿一摆就是德高望重见多识广的乡贤。
再稍微读点书,会写字,那就是正经学问人。
那是因为古时候本来需要人类记忆的东西就不多,知识尚在累积过程中。
当然古人里也有才华横溢旷古绝今的真·大佬,能用少量的背景知识堪破深奥的道理,那只能恨不生在千年后了。
到了二十一世纪,三十岁的大师却已经凤毛麟角,万里挑一。
再到三十一世纪,真正的学问大师基本都是百岁以上,且依然精神矍铄的“中老年”。
放眼全人类,总量达到数亿的科学工作者里,如欧青岚这般人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亿里挑一。
欧阳博士与斯科特之流虽然也还算不错,但与董山、伊曼努尔等人的差距却是无限大。
造成这般现象的,在于随着后世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原本短短几十年的寿命被拉长至近两百岁。
人在经历过十余年的少年与发育期后,差不多依然在十六岁后成年,此后将迎来漫长的青壮年期,一直要到临死前二三十年,才会因不可逆的衰老而感到明显的体能下降,思维变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