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全家都发配去了岭南,唯一留在长安的也就是孔志亮。孔颖达发配的时候,孔志亮正在病中。李二念着孔颖达这些年的功劳,终于法外开恩放了孔志亮一码。不不然,这小子非得病死在路上不可。
孔志亮没有病死在路上,却差一点儿饿死在长安。孔家在长安的产业都被罚没得差不多,唯一留给孔志亮的就是一栋老房子。勉强给他和几个孩子安身,甚至孔志亮都无力帮助他家以前的老仆。只能看着他们流落街头!
还好,总算是于志宁给了长安府尹马周一个条子。孔志亮得了一个坊正的差事,另外衙门里面也给放了个主事。一个人拿了两份薪俸,总算是能养活一家。
朝廷里不是没人想赶尽杀绝,可看到孔家已经落魄到这种田地。堂堂孔夫子的后代,居然沦落到了蝇头小吏。也就没人愿意坏名声再上前踩一脚,这年头谁也说不上能风光多长时间。万一落魄了,说不定还不如人家孔家。
两年下来,孔志亮总算缓了过来。前两天听说骊山书院在长安城里开了一座小学堂,专门教授十岁以下孩童读书。而且收费很便宜,中午还管饭。
孔志亮觉得,做为孔家传人绝对不能没有学问,至少也得识字才行。想着,就将六岁的儿子送进了骊山小学。就算别的学不好,骊山书院的算学还是值得称道。
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孔夫子提倡的君子六艺。可惜,老爹不在儿子的学业可不能这样耽误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