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中与学生相关的问话纪录出于保护未成年的目的皆是匿名留存,只能看出当时有几名学生指出死者遭高年级霸凌,但在深入追查后,因无证据且多数师生否定而排除案件关连。
法律上对未成年的保护一直是个议题,有人认为犯错就该受惩罚,不应年纪而有异同,有人认为青少年仍处于心智形塑阶段,应以教化导正为主。
然而在学校、司院看过无数未成年犯罪的案例后,季桓生有时候觉得这些年轻的孩子比成人更加残忍,不成熟的心智似乎成了他们行为无底线的藉口;或许会有声音反驳说有些孩子是受到家庭环境、亲戚朋友影响,虽然部分遭遇值得同情,但他还是会继续质疑这样是否就可以成为伤害他人的理由,何况这些少年在十年后的今天再度捲入数起事件。
如果所有作为都其来有自,所有伤害都能被原谅,那么究竟谁才是有罪之人,谁又是受害者?又或者无法置身事外的世间万物,从来都不曾无辜?
若不是如今发生的这些案子让他有机会釐清人物,他大概很难从文字叙述中知道谁是谁,甚至看不出高年级的霸凌者可能存在一人以上。
至此,灵光乍现,他的脑袋迅速回放前辈才说过的新案子,依前两案的逻辑,此案死者陈乔霏可能并不是直接与十年前事件有关的人。
「请问死者的儿子叫什么名字?」
「你说那个很孝顺的年轻人?我想想,他好像叫……」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