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升官也是要看学生“升学率”,放古代就是能不能考上童生,秀才,举人,进士。
扶江县没这个底蕴。
刘夫子自然也明白这些,可他听过纪炀的志愿,又见了此地百姓学习的热情,那片拳拳之心促使他留下。
这才有了现在的扶江县官学,学生已经超过一百,肉眼可见,等到发非编户们安稳,学生人数能直升两百。
学生的条件满足,纪炀自然要撺掇夫子的事。
只要给灌江府韩家下的聘书成了,刘夫子也会正式成为刘教瑜,从此正式走上教职官员体系。
如果他这边做出的成绩好,考出不少的秀才,举人,甚至进士,那就是平步青云之路。
有一天去汴京礼部为官也有可能。
而且这一路教下来,人脉不可估量。
纪炀给他请的官,也便是为官的第一步。
刘夫子听说此事时,一时有些说不出话,他年初过来,也没想过今年就有机会当上教瑜。
可他们知县大人的手腕,这似乎又不是什么难题。
刘夫子激动拱手作揖道:“谢谢知县大人了。”
说罢,忍不住补了句:“来扶江县,还真来对了。”
留在潞州等着候补当夫子,再等着被提拔,还不如到扶江县做事更好。
虽说扶江县的学生确实没有底子,但这里的学习风气却极好。
这也有知县大人耐心引导的缘故。
现在他们扶江县不论男女老幼,都热爱习字。
最直观的原因便是,只要习字,那在县城三个作坊做事,工钱都翻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