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偏远朔州竟有如此才学后辈!
本次题目是他自己出的,其实有一道《尚书》的大义对于科试生来说略有些难,可若都是无趣简单之题,难免人人都过,显得他好像怠慢公务,便做了保留。之前看过的几张卷子无一人答出,唯独此卷洋洋洒洒鞭辟入里。
问得是:《尚书周书》“梓材”一篇三比何?何解?
不同于其他题目大多是死记硬背,此道题需要理解周公为何以三种比喻当做教育方式,来引导康叔施政。
写答此卷的少年不但答出“明德”与“德政”两个关键,最厉害的是居然还能旁征博引,将《史记卫康叔世家》中的“为梓材,示君子可法则。”当做旁论抛出,给予“明德”和“德政”的后续解读,并继而阐述出此乃“成康之治”的始因之一,当真精彩!
可见这个年纪已是经史子集都有涉猎,极为难得!
刘溯欣喜之余,将卷子给其余官吏传阅,大家都赞不绝口,拿到卷子也是眼前一亮的学录心想,这般才学必然是周大人的公子了才有了。
余下的批阅与阅此卷相比便有些味同嚼蜡了,不过大多学子都并无多错大错,刘溯便表示本次科试八人皆全通过。
其实有八个人共同参加朔州的科试,已经可以当做他自己的一项治学功绩向上申表了,而刘溯心中却直叹可惜,这样优秀的孩子定然是家学渊源,恐怕是本地官员之子,解试之时也要回去原籍,自己是沾不到什么光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