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其实并不太相信公司说ai实现人格化了——凡是对人工智能领域有些了解的人, 都知道ai人格化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不仅需要海量的数据、规模可观的量子计算机、模拟人类神经元的神经网络;
而且,按照莱布尼兹的理论, 想知道机器是否有意识,光是了解机器的细节、构造、运行模式是远远不够的。
“表象”与“意识”之间,始终存在一个难以逾越的天堑。
除非你成为机器,否则你将永远不可能知道,机器是否能产生意识。
这就是著名的思想实验,“莱布尼兹之堑”。
图灵测试,也只能确定ai是否具备已接近人类的智能,并不能确定ai是否具备人类的意识。
姜蔻一直以为,ai人格化是公司的营销和炒作。
难道……
不,她不能抱太大的希望。
姜蔻闭上眼,按住额头,深深呼吸,半晌才平定急促的心跳声。
可是,怎么能不抱希望?
“元认知”是ai人格化的基础,她为ai人格化打下了基础,却无法亲眼见证它拥有意识的过程。
那种强烈的不甘,令她至今都如鲠在喉。
鬼使神差地,姜蔻回了一条信息:
「你是我认识的人吗?」
对方回复的速度很快,快得让她生出了一种她手机的响应速度,跟不上他回复速度的错觉。
她刚发出去,回复就显示在她的手机屏幕上:
「这取决于您对“认识”和“人”的定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