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研究每时每刻都带来满足,
就像一支箭径直飞向它的目标--
每一个瞬间都是珍贵的,愉悦的。
我觉得自己如一只关在笼中的鸟
只有一个想法:给精神以空间!
马丁格第一次的喜马拉雅山之行,并非空手而行,巴斯德学院的勒布瓦耶博士有事相托。巴斯德学院的勒布瓦耶博士长期资助一位喜马拉雅山的精神大师,恰好有一笔钱带给那位大师。那位喜马拉雅山大师叫康玉尔,是一位著名的仁波钦(活佛),几年前才颠沛流离到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大吉岭。康玉尔仁波钦生活在贫困中,和家人住在大吉岭一间小木屋里。小木屋家徒四壁,几乎可以说没什么生活设施,但却填满了大师所带来的全部的书籍。马丁格乘法航非常便宜的飞机飞往达德里,大师的儿子来德里领取这笔资助金。如果不是有这个小小的任务,如果不是大师的儿子来取这笔资助金,马丁格首次的喜马拉雅山之行几乎就是盲目的。康玉尔仁波钦的儿子把马丁格带到了大吉岭。
“大吉岭”本是藏语,由“霹雳”和“地方”两个意思合并而成,翻成汉语就是“金刚之洲”之意。大吉岭是西藏、尼泊尔、不丹、锡金和孟加拉的混居之地,历史上很长时间没有明确行政划分,到1861年才由英国殖民者把其划为印度。大吉岭虽然各种文化错综,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但最多的还是佛教寺庙。佛教寺庙大多散落在山岭上,绛红色喇嘛几乎是雪山下的天然景色。著名的布提亚布斯提寺在干城章嘉巨大的雪峰下虽然如玩具般小巧,却保存着一套世界上最完整的《西藏度亡经》。《西藏度亡经》是藏传佛教对西方思想界影响最深也最让人着迷的一部经典,因它向全人类宣布:死亡并不是一切的结束,而是觉醒的开始;人停止呼吸的瞬间之后会看到一道光明,这道光无色无味,是一条超越生死的精神之流,是生命的本质;弥留之际的人融入这道光,将使死者不知道自己是生是死,使他死后仍可以看得到家人,听得到他们的哭泣,所以通常家人不要哭,因为哭只会使死者的神志糊涂;要让死者延着光继续存在,直到成为另一个生命……年轻的马丁格对此多少有所耳闻,不仅如此,马丁格还知道差不多就在一年前,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也宣称发现了“生命之光”。哈佛的教授们研究分析了“生命之光”的意义,他们的描述与《西藏度亡经》中描述的生命的“那道光”几乎完全一致。哈佛科学家承认这是一种非物质研究,人体的生命之光甚至可能不以分子或原子形式存在,但它们又是存在的!马丁格在布提亚布斯提寺见到了《西藏度亡经》,在寺中长时间留恋,对“生命之光”充满了好奇。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