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之后,中国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最先感受到这种巨变的,当然是神经最敏感的作家。文学的潮头,是“伤痕文学”的涌现。
1977年第11期《人民文学》发表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引起了中国文坛和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这是一篇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充满了强烈的启蒙精神的小说。它的主要价值是揭露了“文化大革命”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内伤”,小说发出的是“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强烈呼声。
对“文化大革命”苦难的揭露真正成为一种潮流,是以发表在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上的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为标志的。这篇小说以悲剧的艺术力量,震动了文坛,作品中对人性、人道主义的描写,突破了长期以来关于文艺的清规戒律,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而讨论最终得出的肯定性结论,又使这篇小说成为我国文学界在政治上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先声。到了这时,人们才真正理解到,他们确实经历了一场人为的灾难,他们以往忍受的一切是应该而且可以打倒、唾弃的。于是他们压抑许久的愤懑便立时喷涌而出,当这种愤懑大量地以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便形成了新时期第一个文学思潮——“伤痕文学”思潮。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