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五五年(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北京附近)起兵,到七六三年(代宗广德元年)正月史朝义吊死在温泉栅(河北滦县南)的林中,安史之乱整整延续了七年零三个月。这变乱发生在唐中叶,给唐代划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政治和经济都起了剧烈的变化:政治上,李氏的朝廷对内丧失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再也抵制不住强悍的外族的入侵;经济上,由于连年的战乱,生产力大大降低,而政府对于人民的剥削反倒有加无已,致使社会的贫困一天比一天加深。这一切都反映在杜甫的诗中,杜甫也在这些诗里发扬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此后唐代的诗歌便脱去了彩色斑斓的浪漫的衣裳,有一部分走上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
安禄山和史思明虽然是玄宗派往镇守东北边疆的节度使,使他们都是外族:安禄山的父系是中亚月氏种,史思明是突厥种,他们的部下大部分也是胡人。所以安史之乱,从他们的官职来讲,是一种内乱,从他们和他们部属的出身来看,本质上是种族的斗争[1]。这时国内因为数十年太平无事,人民不知刀兵,兵器在各地的府库里都生了锈;全国的兵力只是长期屯在西北的边疆,防御吐蕃。所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长趋南下,不满两个月便攻下洛阳。就是封常清、高仙芝那样的大将,也都败的败,逃的逃,无法抵制胡人的攻势。幸而到了洛阳,安禄山便忙着作大燕皇帝,他的军队虽已逼近潼关,却不曾积极进攻。杜甫在七五六年五月,从奉先带领着一家人到了白水,寄住在他的舅父崔顼的高斋中。他眼前还是平静的泉声松影,可是他觉得山林中仿佛有兵气弥漫,水光里闪烁着刀锋,这时哥舒翰正统领二十万河陇的士兵扼守白水以南的潼关,杜甫的朋友高适也在军中。杜甫对哥舒翰有相当的信任,他认为在潼关前胡羯并不是抵御不住的强敌,因为正月间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初次攻打潼关时,曾经被哥舒翰击退。但事实上哥舒翰疾病多年,智力衰竭;监军李大宜与将士终日饮酒赌博,使娼妇们弹奏箜篌琵琶取乐;士兵连吃饭都吃不饱。所以在六月里哥舒翰出关反攻,在灵宝西原与崔乾祐军会战,三天的工夫二十万人便全军溃败,六月九日潼关失守,附近各地的防御使都弃职潜逃。白水自然也沦陷了,杜甫在局势急骤的转变中开始了流亡的生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