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是个灾星,可并不影响我们对他的个性和命运产生兴趣。”因此人人都禁不住想去“探究那个暧昧人物”,托马斯·曼(Thomas Mann)在1939年发表的杂文《希特勒兄弟》(Bruder Hitler)中写道。尽管如此,人们曾经认为,随着“第三帝国”渐行渐远,世人对于德国历史上的这颗大灾星也将逐渐失去兴趣。可是事实恰恰相反:联邦德国对待历史的态度也是一部贯穿着周期性回归的希特勒热潮的历史。进入新世纪之后,人们越发痴迷于研究此人。“希特勒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耶拿历史学家诺贝特·弗赖(Norbert Frei)在2005年纳粹独裁政权倒台和“二战”结束60周年之际出版的《1945年与我们——德国人意识中的第三帝国》(1945 und wir. Das Dritte Reich im Bewusstsein der Deutschen
)一书中开门见山地说。确实,希特勒在媒体中的存在感可谓举世无双。不管在电视还是电影中,不管在画报还是历史书籍里——到处可见“元首”的形象。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到了2015年“二战”结束70周年时,情况会有所改变。
长久以来,为了制造最大的恐怖效果,全世界的娱乐业都哗众取宠地把希特勒塑造成了“一个烂俗的魔头形象”。因为他——国家社会主义者的“元首”,在长达 12年的时间里极大程度地左右了德国和世界的命运——始终是“吸引眼球的法宝”。其他历史人物——包括斯大林在内——都比不上希特勒的恐怖形象带来的刺激效应。当然了,这与在其统治下并非奉“德国之名”而是由德国人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