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权力的博弈已经开始了,也许它将持续一年之久。我们只有凭着速度和头脑、有时还需要使诈才能玩到最后的一局棋。”约瑟夫·戈培尔在1932年1月7日写道。这几句被广泛引用的话并未出现在戈培尔的日记本里,而是摘自于埃尔出版社1934年出版的戈培尔的书《从皇宫旅馆到帝国总理府》。通过对日记原文的大力修改和润色,元首神话的首席宣传员想给人们造成一种印象:国社党之所以能在1933年1月30日执掌国家大权,完全是因为希特勒走出了神机妙算的一着着好棋。1933年秋季,党的出版社推出新闻负责人奥托·迪特里希的报告文集《与希特勒一起夺取政权》,书中也充满了同样口吻的溢美之词。该书把国社党的元首赞誉为“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人物,他“以本能的先见之明”谋划了每一步棋,即便在最艰难的情况下也保持着“绝对的平静”,“用他钢铁般的意志力拖垮和摧毁了敌人的阵线”——最后无人能阻挡他获取应得的荣誉,他入主帝国总理府。
事情发展的真实经过与他们的描述相距甚远,希特勒的夺权之路并非是一次不可阻挡的胜利大进军,而是一场陷入僵局的权力博弈,原本胜负难料,很有可能出现别的结果。国社党宣称1932年是“有决定意义的一年”,他们在五轮大选中证明了他们业已获得的组织优势和宣传优势,国社党又一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1932年7月底的国会选举中成为最大的政党,远远领先于其他党派。威廉大街似乎离他们近在咫尺了。但是由于希特勒采取“要么全部,要么全不”的呆板策略,要求掌握绝对的权力,他让他的党派陷入了死胡同。他们在11月初的选举中遭到了第一次挫败。不可战胜的光环以及由此而来的对元首的信任受到打击。国社党遇到了1923年至1924年党禁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同时1932年底开始出现经济复苏的征兆,似乎德国已经走出了经济危机的谷底。因此有些人指出,德国有可能再一次避免国社党夺权的危险。 “德国在1932年的发展历程将成为后世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全面研究的对象。”左翼自由派政论家利奥波德·施瓦茨席尔德(Leopold Schwarzschild)12月31日在他的《日记周刊》中写道。因为只有隔了一段时间的距离,当人们回顾历史时,他们才能完全理解“为何历史在最后的时刻奇迹般地突然拐了一个弯”。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