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以常用对偶和整齐文句,且声音和谐、辞藻华丽为特征,六朝时盛行的一种文体(区别于“散体文”)。
辨析
“骈”字的本义是两匹马拉同一辆车,因此是马字旁。“骈”字的读音是pián,而不是bìng。
起源与演变
《说文解字》里把“骈”说解为“驾二马也。从马,并声”。意思是说,“骈”的本义是两匹马拉同一辆车,字形采用“马”做形旁,“并”做声旁。其实,“并”不仅是声旁,也和字义有关,表示两两相连。“骈”字由两匹马并驾齐驱的本义引申出了“并联、并列”的含义。而之所以得名骈体文,是因为这种文体的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匹马并驾齐驱。
例句
兹骈体文一卷,抒华千载,启韵百家。
方履篯《书刘芙初编修骈体文集序》
字里字外
骈体文也称骈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和“散体文”相对。因为常常采用四字、六字句,所以也称为“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文章多由对偶句构成,除少数散句外,都可以分为上下联,对仗十分工整。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骈体文起源于秦汉,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等。庾信的《哀江南赋》,借梁朝的成败兴亡,哀叹自己的身世之悲,同时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对故国怀念之情。这篇骈体文文笔凄婉而深刻,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如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真相,有“赋史”之称。“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也是骈体文名篇。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