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名守仁,浙江余姚人,因曾筑书屋于阳明洞讲学,被称为阳明先生,其学派称为姚江学派。他曾学朱晦庵格物,因格竹子的理,想出病来,至三十七岁时,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驿。一夜夜半,忽然大悟格物致知的方法,原不应在事物上面去探求,因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于是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种学说教人,而良知说尤其是根本。
阳明的著作,有《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一至三卷的《传习录》,系门人所记,为其哲学思想的结晶所在。
阳明的(一)心即理说,是继承陆象山的主张,他说“心外无理,心外无事”,所以反对在心外“即物穷理”。
(二)知行合一说,是由“心即理”说推演而来,他说“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又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夫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后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
(三)致良知说,是将《大学》上的“致知”,同《孟子》上的“良知”,拉在一起,他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此便是良知……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礼,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又说,“天地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天地矣”。可见阳明所说的“良知”,一方面是先验的知识,一方面又是宇宙的本体。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