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学的研究开始得很早。《尚书·尧典》上有“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话,证明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尧典》大约是战国时人所作),我国人已经知道太阳历的一年,即三百六十六日弱,而对于依朔望计算日期之太阴历,采用闰月的补充,使其符合季节的变化。
我国古时决定季节的变化,是用夜间观察星辰的方法,所认为标准的星辰,有“参”、“大火”、“北斗”等。到周初以至春秋中期,则采用“二十八宿法”。这个方法,是将黄赤道附近一周天,按照月球的运动行程,以显著的星象为目标,区分成二十八个不等部分,称为二十八宿,然后由观测新月以后月的位置之变化,依照它的比例,从新月的位置倒数二日行程,而决定这个二十八宿的回溯点,为日月合朔时之月的位置,亦即太阳的位置。从这样认出的太阳的位置而知道一年间的季节,比较以前的观察是精确多了。在春秋中期又采用了“周髀”(髀者股也,直角三角形底边为股)的日影观测法。这就是直立一棒而观察日午时的影长,而以最长、最短的距离为日至(冬至与夏至)。由这种观测而决定的节气,比以前的方法更精确。并且根据它而以冬至为一年之始,采用了冬至为正月的历法。到春秋后期,十九年七闰法成立,历法的时代正式开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