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在我们的档案和未来的历史文件中,我们不允许等级森严、故作高深的技术传统凌驾于多姿多彩、如梦如幻的人类生活之上。
西奥多·纳尔逊(Theodore Nelson),2008年
在网络突然进入主流之前不久,作家罗伯特·赖特(Robert Wright)预言了其最重要的一个结论。在1993年9月13日发行的《新共和》杂志上,赖特发表了题为“美国之声”的文章,介绍初涉Usenet的体验。Usenet是按主题组织的一系列在线讨论小组,20世纪90年代初,它在用户友好方面做得不太好,上网本身很困难,稳定的宽带连接仍遥遥无期。尽管有这些障碍,赖特发现讨论小组仍是充满活力的地方。他写道:“大多数新闻群组的流量来自严肃人群的沟通需要,或者,至少是他们真正想要的沟通。虽然话语水平参差,但往往很高。”
赖特敏锐地点评了此后数年“百家争鸣”的在线讨论和文化的诸多方面,从易于发现共同兴趣到表情符号等。对于关心网络如何影响商业世界的人来说,他最重要的见解就是网络使得解答问题变得轻而易举。他当时提问:“为什么一组标准的高尔夫球杆不再包含2号铁杆?”48小时内就出现了几十种答案。
赖特为他的问题找到一个“合理答复”,[1] 同时得到一个观点:比回答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谁在作答”的现象。“网络事物改变的是交流的任何约束。距离不是障碍。种族没有关系。无论你是帅哥还是美女,都不影响你的受尊重程度……这确实导致了一种更自由、真正脱离肉身的精神交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