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我们的网络生活就像是生活在一个个想象的共同体中——不管它是由机构、媒体、品牌还是个人所创建。而网络也由此逐渐从“道路”的角色,转变成社区甚至国度。
社交阅读的权重将高于媒体阅读。它将成为我们获取资讯的主要方式,那些被社群里的人转发、分享的信息,将更容易进入我们的阅读视界,找到我们。
但是,这会产生另一个副作用,即我们自以为每天阅读的世界就是整个世界,忘记“不知的未知”。
2011年3月,美国网络研究者伊莱· 帕理泽(Eli Pariser)在TED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过滤气泡”的概念,并写就《搜索引擎没告诉你的事》一书。它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当机器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懂我们的偏好,从而可以推送越来越“准”的信息,会怎样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并影响公共舆论和民主基础?
从搜索引擎谷歌、社交工具 Facebook 到阅读媒介今日头条,它们都在收集我们每一次点击的信号,希望了解我们对资讯的偏好,更改信息的权重,以使得下一次访问时,满屏都是我们所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更有效的搜索结果,它们共同形成了我们的个人信息“过滤罩”。但由此形成的问题是,你不会发现,原来自己是被困在了一个资讯罩内,反复看见的是你自己。在这个看似透明的罩里,你每点击一次,就相当于对自己的偏好行为进行自我辩解。我们现在即将进入自我应验身份的时代——网络误判我们的特质,而这些错误的特质进而成为我们真正的特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