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流传甚广的歌曲《兰花草》和它的词作者胡适的命运几乎一模一样,都是中国人生活中熟悉的陌生事物。胡适的大名在中国可谓众所周知,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授和思想家,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却被一顿臭批,而近些年又被翻案,供在了民国时期文化名人的圣坛上。他为何会拥有这么高的学术和思想地位呢?让我们来聊聊胡适其人。
胡适先生拥有学者和文化名人的双重身份,很多学科都有他的影子,而且在很多领域都有开创之功,但都涉入不深,更谈不上有较高的学术建树。作为一个学者,胡适仅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堪称真正成体系的学术著作,但也只完成了上卷;作为一个文化名人,他的社会、政治立场既非左派,也非右派。
胡适是安徽绩溪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6岁成为北京大学教授。当时他提倡白话文运动,致使多位老学问家、老学者都看轻他,如国学大师黄侃(章太炎的弟子)就曾嘲笑过他,认为白话文的效率不如文言文。固然,胡适的很多学问都处于草创时期,都还只是一种很简朴的学术。国学如此,西学亦然。当时很多搞西学的人也看不起胡适,如北大的辜鸿铭就曾嘲笑他,认为他所学的英语属美国俚语,不算真正典雅的英文,还认为他根本不懂西方哲学,教哲学更是误人子弟;另一个在北大教哲学史的教授陈汉章,也曾经在课堂上嘲笑胡适对哲学的研究不深。平心而论,胡适在学问方面的确是提倡有心,创作无力,没有太多可观的成就。历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这是由于他成名太早,不敢对千秋万代负责。纵观胡适的整个学术生涯可谓无足可道,但他却喜欢去研究一些鲜有人涉猎的东西,如《水经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