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各抒己见”还是“求同存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冲突和协商的不同风格

辩论在古代中国和现代的亚洲都不太普遍。实际上,西方人认为辩论是很自然的事情,在亚洲却很少见。北美人一进幼儿园就开始进行阐述观点并加以论证的训练(“这是我的机器人,它很好玩,因为……”)。与之相反,亚洲人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辩论或意见交流。一位日本朋友告诉我“踊跃的讨论”这一概念在日本是不存在的——因为这会威胁到群体的和谐。或许就是这样的认知让他的努力失去价值,他在日本举行美式餐会,他只邀请了一些日本的朋友,他们都表达了对此举的喜爱之情——从马爹利酒、牛排到苹果酱。但想使大家各抒己见、论辩的努力却完全失败了。

辩论的传统与法律和科学方面的修辞风格是一致的。科学论文的修辞构成有:对主要观点的概述,对相关基本理论的描述,具体的假设,对所采用的方法和论证的陈述,对所采用方法的证据说明,对该证据为什么可以支持这个假设的论证,对可能的抗辩进行驳斥,再回头参照基本理论、对该论文所涉及的领域进行评论。对于美国人来说,这种修辞是从幼儿园到大学逐渐形成的。在成为研究生的时候,这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但是,对于大部分亚洲学生来说,修辞有些陌生,并且学习修辞也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亚洲学生学习刻苦,都是百里挑一的优秀学生,然而他们的第一篇主修课论文很令人失望,这对于美国的科学教授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这并非是因为他们对英语掌握不足,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在这位教授所研究的领域中司空见惯的修辞手法。根据我的经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掌握他们所反对的西方修辞风格,而并非因为这些学生对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没有深入的理解——教授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这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