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对“80后”文学提几个问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很多学生曾经问过我对“80后”文学有何看法。根据他们的问题,我把相关观点整理如下。

其一,80后文学被老一辈作家学者提出来,由传媒炒作出来。《萌芽》是个由前辈作家主持的老牌刊物,创刊于1956年,80后作家多得其提携。但是现在80后都30岁了,80后文学作为潮流还能够持续多久?况且,有的80后作家只是利用他们的读者,并不尊重读者。报纸上说的那个80后作家的粉丝,在某个非公众场合请求该作家签名,却被其保镖推倒在地。这至于如此吗?

其二,现在看看那些习作到底有多大的文学性?80后或者80后文学到底有多大的独特性?

一是,从文学角度而言。80后文学的最大意义,是对应试教育的批评以及“被早熟”。而其他题材都早已存在。如蒋方舟大本大本地写什么童年少年时期的生理反应。似乎北京、广州没多少出名的80后作者,他们尤其是上海那一帮,不擅长其他题材,而且写其他题材也写不过前辈作家。你看看韩寒写什么自由民主之类的杂文,思想是多么陈旧就知道了。当然思想、知识浅薄的粉丝也会非理性地吹捧其为“深刻”。

二是,从性格角度而言。这很难说,因为他们跟他们的前辈一样,什么性格都有。现在被炒作出来的所谓80后特征,又具有多大代表性?一说到整体就会忽略个人,忽略差异。那些性格大多数是青春期性格,60后遭遇“文革”,整天不用上学,打架,多爽!我们70后年轻时还迷恋港台的流行文化。我也很喜欢那些东西,但是其似乎现在也对我没多大影响,就是因为已经不是十多二十岁的人了。我中学时期也有偶像,上大学就没有了。这应该就是成熟的过程和社会化的过程,所谓成熟其实和康德说的差不多,就是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性。偶像情结是因为不成熟或者精神空虚。虽然依然有对某人物的崇敬,但不会以某人物为偶像,这就是敢于怀疑的清醒的精神,在快乐平静中不抹杀追求。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