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的漫长过程和经济方面的压力,对读书人来说还是外在的考验。读书和科举本身的苦则是内在的考验,尤其考验一个人的毅力、能力乃至体力。其中包含着更大的苦。
白居易曾经诉说自己读书的辛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所致,又自悲矣!”二十年来日夜读书不得休息,头昏脑涨、未老先衰,凡是苦读过的人都知道这种疲劳过度、乃至悬梁刺股的艰辛。
对于科举考试的苦,北宋的苏洵曾经回忆自己应考的辛苦。“自思少年尝举茂才,中夜起坐,裹饭携饼,待晓东华门外,逐队而入,屈膝就席,俯首据案。其后每思至此,即为寒心。”苏洵用了“寒心”二字,让后来者读来寒心。而对科举考试描述最悲惨也最详细直接的莫过于明朝末年江西人艾南英。他说:“考试一般都喜欢选在秋冬季节或者是初春的时候举行。当时正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考试都是在凌晨入场,到了考试那一天的时候,虽然地上还结着冰,瓦上还挂着霜,天寒地冻,甚至寒风刺骨,参加考试的考生们都得早早地准备好,在考场门口等着。开始入场的时候,考生们看到负责的官员穿大红颜色的官袍,坐在堂上。厅堂里灯烛辉煌,官员们围着火炉烤着火,而各个考生不得不脱掉衣服、鞋子、袜子,接受兵丁的检查。所有考生都得左手拿着笔砚,右手拿着脱下来的衣服,几乎是赤身裸体地站在庭院里等候接受检查。如果运气好,负责的人先喊到你的名字,你就可以先接受检查,少挨一会儿冻。如果运气不好,最后才叫到你的名字,你站在露天中挨冻一两个时辰都是有可能的。检查的时候,两名兵士负责一个考生。上自考生的头发,下至考生的脚指头,兵丁都会一一检查过去,不会有任何遗漏。就算一个人再身强体壮,在秋冬季节这样裸露在外面,走完整个程序也会牙齿打战、浑身发抖,腰以下部位几乎冻得没有感觉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