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庐山不是专门去旅游,是与一大群文人一起去开会的,时间是1979年夏天。
那里召开的,是一个全国规模的文艺理论讨论会。
庐山本是夏天开会的好地方,但据我所知,那里好像从来没有开过文人大会。
原因说起来太复杂,不管怎样,现在总算有了第一回。
但是,回过去看,庐山本来倒是文人的天地。在未上庐山之时我就有一些零碎
的印象,好像是中国早期最伟大的文人之一司马迁“南登庐山”并记之于《史记》
之后,这座山就开始了它的文化旅程。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它的文化浓度之高,几
乎要鹤立于全国名山中了。那时,佛学宗师慧远和道学宗师陆修静曾先后在庐山弘
扬教义,他们驻足的东林寺和简寂观便成了此后中国文化的两个重要的精神栖息点。
这两人中间,慧远的文学气息颇重,他的五言诗《游庐山》写得不错,而那篇600多
字的《庐山记》则是我更为喜爱的山水文学佳品。但是,使得这一僧一道突然与庐
山一起变得文采斐然的,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差不多的时候庐山还拥有过
陶渊明和谢灵运。陶渊明的归隐行迹、山水情怀和千古诗句都与庐山密不可分,谢
灵运的名气赶不上陶渊明,却也算得上我国文学史上五言山水诗的鼻祖。这两位大
诗人把庐山的山水作了高品位的诗化垫基,再加上那一僧一道,整个庐山就堂而皇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