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5-15 20:00:35
先把作业交了,免得忘了!
集合了上古时期天文认知精华的天文历法具有很好的文化交融及衍变轨迹的参考价值,所以本文着的笔墨稍多。那天文历法演变的路径可能是怎样的呢?
夏朝,用的是心口相传的《小正》,即《夏小正》,特点是:无文字记录,口口相传,年有象而无月分;商朝,用的是《夏小正》心口相传的升级版《殷历》(成书于战国),有了卜辞记录,如贞卜、祭日、庙号,特点是:有卜辞记载,古四分历,一年十三月;周朝,为表正统和殷商划清界限,弃《殷历》改用《夏历》,声称《周历》(或为后人所称,无有文物验证)。《周历》用的是《殷历》的改版,其为《历术甲子篇》的前身,特点是:四分历,一年十一月。秦朝,用的是《颛顼历》,实则《历术甲子篇》的修订版;西汉初期,用的仍旧是《颛顼历》,汉武帝时期,由太史令主持,邓平、唐都观测,落下闳计算的《太初历》算是《历术甲子篇》的完善版本。
远古时期的文化核心就是记录星象变化究天人之际的天文历法,其历史比人类第二阶段的文化核心文字创作更为悠久。一个朝代或许可以通过血与火的方式更替,但文化精髓不会因为血与火突然断绝,它一定会以人或以物的方式顽强的存续下来。远古时期,对天文现象的认知完全没有办法跳变,必定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观察、积累和总结,或许成百上千年,又或许更长。探究一个文明或文化的演变,除了遗址和器物,天文历法或许可作为一项重要辅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