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也是人呐。
一时间,李显忠一部士气大落,哪里还谈得上什么斗志。
然而邵宏渊这厮的奇葩,却远远不止于此。
入夜后,金人竟然连夜攻城。亏得李显忠素日积威,勉强驱使着士兵守住城墙,但邵宏渊这家伙,竟然鼓动手下的‘中军统制’周宏,在军中散播流言,说是金人已经破城,大家快跑吧。
鼓动之后,邵宏渊的十万大军,倾巢而逃。
还是那句话,李显忠的士兵他也是人呐,他也怕死啊。
刚刚死拼干掉了几千金人,却发现同是守城宋军的邵宏渊一部,竟然夺门而出,全部跑路了。李显忠这十万人,便再也无心守城,跟着邵宏渊的部队溃散,一起逃向了城外。随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金人此刻还攻什么城,直接跟上溃散的宋军,挥起了砍刀。
所幸大宋淮河附近的守军支援,而且金人不知底细也不敢追得太厉害,李显忠与邵宏渊二部的逃兵终于在淮河一线站住了阵脚。后世史书对于此次战役,总结成了十四个字:“宋军全线崩溃,军资器械丧失殆尽。”
至此,宋金两国又以淮河为界,陷入对峙。
而临安朝廷面对‘宿州大败’自然是大为震惊。高宗张浚两人打死也想不明白,大宋朝二十万军队,还有宿州城防牢固,怎么就会莫名其妙的败了?当然,此刻失败已成定局,接下来应该考虑的是,怎么办?
张浚自然是建议,重振兵力,以图再战。
但是‘议和派’还在呢,他们一直在等机会,伺机反扑张浚。
此刻‘宿州大败’于金人,宋军死伤不计其数,正是‘议和派’反扑的好机会。一直郁闷蛰伏的汤思退,第一个便跳了出来,作出拼死力谏的姿态:
“陛下,金人只是先头部队,就将我大宋二十万主力打得溃不成军,此刻绝不应该再提‘反攻’以激怒金人。臣以为,应该大力调兵,守住淮河一线。同时,罢免北伐的罪魁祸首张浚,以向金人展示诚意,并伺机‘议和’!”
“呃,这个……”高宗一脸犹豫。
而万俟卨、张俊等‘议和派’,却是齐声跪了一地,“臣等附议!”
“唉……”高宗叹了口气,“容朕考虑考虑。”
朝会不欢而散,议和派仿佛打了胜仗,主战派却跌落谷底。唯有高宗一脸犹豫,是‘战’是‘和’,需要他来拿个主意。
七月初七本来是个好日子,宋人今年却是没了赏灯的兴致。
听闻朝会结果后,百姓中那些往日激进的‘愤青’们,此刻连声音都小了许多。原来,咱们宋人真的干不过金人啊。就算对方死了皇帝,就算对方局势不稳,就算对方兵力比咱们少,咱们还是打不过。
民间的声音,自然也会传入皇帝的耳朵。
眼见素来仇视金人的百姓,竟然也都沉默了。高宗便没理由再死撑继续出兵了。毕竟,如果再来一次‘宿州之败’的话,大宋恐怕就没有士兵‘守国’了。是以次日早会,高宗刚一坐上龙椅,便宣布道:
“罢张浚枢密使一职,权张俊代之。诏汤思退,择员赴金‘议和’。”
“臣等遵旨。”汤思退两人,喜上眉梢。
接下来高宗继续又罢免了主战派的张焘、辛次膺和王十朋等人。张浚一党溃败,议和派则重新得势。
汤思退便紧锣密鼓的安排‘议和’之事。
随后挑选出‘淮西安抚使干办公事’卢仲贤,前往金军大营议和。八月份左右,卢仲贤带回了议和条件:高宗与金帝改为叔侄关系,宋朝归还备战的海、泗、唐、邓四州,归还降宋的金人,补纳绍兴末年以来的岁币。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条:高宗自降‘罪己诏’!
高宗顿时感觉:压力好大。
而同时,临安朝野上下,也再次陷入了争议!
对于赵构来说,割地、赔款这些都是小事,但是‘罪己诏’这种东西,却是万万不能下的。历史上,武则天以女子‘篡国’,下了罪己诏。本朝徽宗面对金人围困汴京下了罪己诏。怎么看,这玩意儿都不是啥好东西啊。
如果真下诏的话,自己不就成罪人了么。
是以,高宗严词拒绝。
而这时候,‘议和派’与高宗之间便产生了分歧。
对于汤思退等人来说,一年二十万两岁币实在不值一提。唐邓四州属战时夺取,还回去也没啥关系。至于‘罪己诏’么,虽然名义上虽然比较难听,但如果能够阻止金人开战,也未尝不可。
因此,议和一党便开始撺掇高宗下诏。
而高宗窝囊了一辈子,怕打仗是不假,但更怕遗臭万年啊。
君臣之间便也如宋金对峙一般,陷入了僵持。
岂知,此情此景却正是梵宇和伯琮两人等待已久的机会。梵宇便对辛弃疾下令,‘辛家军’开拔,前往淮西待命。
由于辛家军在悄无声息之间,已经扩张到了八万人,大军的行进速度必然较慢;而且沔州与淮西相距一千多公里,行程自然也是不短;再加上辎重粮草,此行预计竟至少要一个月。好在宋金双方、宋朝君臣之间都是出于纠缠对峙的状态,‘辛家军’的迁徙时间这才勉强够用。
而且,经过‘熬鹰’基地的严格训练之后,‘辛家军’隐隐已是大宋‘强军’,但是整个大宋境内,除了辛弃疾和梵宇两人,竟还没有人意识到‘辛家军’已经强大到足可以改变宋金之战的局势。
而这也正是梵宇敢于力挺伯琮的依仗。
随后,梵宇便在‘梵星日报’上造势,痛斥‘议和派’卖国求荣。原本民间已经沉默的‘愤青’们便逐渐抬头,开始摇旗呐喊起来。继而‘主战派’也终于敢在朝堂之上‘吭’两声了,议和派不再是‘一家独大’。
只是,主战派的大牛‘张浚’等人均已罢职,朝廷上‘主站’的声音不免微弱。很难撼动汤思退等人‘议和’的决议。
八月十四这日,中秋‘休沐’前一天,早朝例行。
高宗连日来被汤思退等‘议和’一党吵得不胜其烦,琢磨着终于可以清净一天,岂知一上朝,张俊便首先站了出来:
“陛下,前线淮东、淮西同时传来消息,说是金人等待‘议和’已经不耐烦了,十日内必会‘渡江’而战。我大宋若是想‘和’,务必早做决断。否则我军还在犹豫之时,金人业已进攻,那我大宋危亦。”
“金人又要渡江?可是当真?”高宗一脸焦虑。
“千真万确。”张俊点头,退了回来。
致死,张俊侧身之际却看向了汤思退,还偷偷眨了一下眼睛。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张俊是想要利用金人‘不日渡江’的消息,刺激一下高宗,以便使其早日痛下决心,坚决议和。
汤思退当即会意,便也站了出来:
“陛下,我大宋‘宿州之败’已近两个月,两军对峙也已月余,金人既敢宣称‘渡江’,怕是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但我大宋这一个多月以来,却整天忙着争吵陛下是否该下‘罪己诏’,兵源未增、战术未定,这要是打起来,只怕我大宋,堪忧啊!是以臣下建议,请下‘罪己诏’,早日议和。”
日期:2019-12-10 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