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22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满宠见曹仁下定了决心,觉得有必要提升将士们的士气。为了激励将士们,满宠慷慨陈词,并当众淹死了自己的白马,誓与众人一起守城。—“白马之誓”这套把戏,当年汉高祖刘邦与众将也上演过。

就这样,樊城守军怀着必死之心守城,同心协力,成功地抵挡住了关羽的进攻。

与此同时,曹操在于禁七军全军覆没后,一边命令平寇将军徐晃火速从宛城率军南下救援樊城,一边打算亲率主力六军由洛阳出师救援樊城。

当曹操把他的想法与群臣讲了,大家异口同声地答道:“您要是不赶紧率军救援樊城,这场战役我们必败无疑!”

不过,尚书桓阶不同意众人的看法,向曹操问道:“您认为曹仁等人能不能完全凭他们的能力判断形势和独立处理战事呢?”

曹操答道:“能。”

桓阶又问道:“您是不是怕曹仁和徐晃等人不尽心尽力呢?”

曹操又答道:“不是。”

桓阶再问道:“那您为什么还要亲自率军前往樊城呢?”

曹操微皱眉头,有点担忧地说道:“我只是担心关羽兵强马壮且声势浩大,恐怕徐晃等人对付不了。”

桓阶分析道:“如今曹仁等人身处重围之中却能拼死守城毫无二心,正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境地和您距离遥远。常言道,困守在绝境之中时,必有死争之心。如今,他们内怀必死之心,外有强援将至,而您如果统率六军按兵不动,从容地向关羽显示我军的强大实力,哪里还用得着担心失败而亲自去救援樊城呢?”

桓阶这番话是立于实际情况而说的。此时,战况已经处于僵持局面,关羽不能攻克樊城,曹仁等人也不能击退关羽。在这种局面下,曹操贸然亲自率领主力去救援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倘若不能一举击溃关羽,反而会影响军队信心。如果按照桓阶所说的那样去做,效果可能更好:一则可以给予曹军巨大的信心支持,让欲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樊城守军看见胜利的曙光;二则可以威慑关羽,让他不敢集中全部军力攻打樊城,以防曹操从背后攻打他。

曹操见桓阶说的有道理,便不直接率军救援樊城,而是率军进抵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并把指挥大营设在此地,以调动各方援军解救襄樊之围。

当时,徐晃部队的大多数人是招募不久的新兵,实战经验少,很难与关羽正面交锋。徐晃作为一个作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自然明白自己不能鲁莽地去和关羽硬碰硬,于是他选择进军屯驻在阳陵陂(今偃城西北十里处),以关注樊城的战况变化再见机行事。

曹操知道徐晃的兵力不足以解樊城之围,害怕他心急之下冲动去挑战关羽,便派人去给徐晃传令:“必须等待援军兵马全部集中后,再一起向前进军。”

不过,关羽此时派兵屯驻扎在偃城,想拦截曹军南下的救援部队。因此,徐晃想成功进军樊城进行救援的话,必须要拔掉这个“拦路虎”。

《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将领,徐晃知道单凭自己的力量要“光明正大”地去交锋,必定是占不了便宜的,因而必须采用“诈术”来取胜。于是,徐晃通过寻找隐秘的小径,派兵围绕偃城挖掘堑壕,并扬言要截断关羽的后路。关羽的守军听闻此消息后,大惊之下烧毁自己的营寨逃跑了。

就这样,徐晃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偃城。徐晃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便没有下令进攻关羽的部队,而诸将却对此十分不满,纷纷催促他快点率军去救曹仁。

议郎赵俨对诸将说道:“如今贼兵已经将樊城重重包围,水势仍然很大,而我们兵力单薄,不足以去救援樊城。我们与曹仁隔绝,不能同心合力并肩作战。倘若鲁莽从事而仓促出兵救援,反而会让城里城外都受到伤害,如此更加雪上加霜。如今我们不如向前靠近关羽的包围圈,派遣间谍通知曹仁已经来了救兵,这样可以激励众将士坚定其守城决心。按计划算来,北路援军不过十天也会赶到,樊城守军在这段时间内还足以据城坚守。到时候,我们里应外合发起攻击,一定可以打败关羽。不过,如果有迟缓不发救兵之罪,我愿意一人来担当责任!”赵俨知道曹仁是一个善守之将,擅长固守城池,即使不率军去救援樊城,他再坚守十天半个月也不是问题。

就这样,众将赞成赵俨的看法。于是,徐晃将两面的营寨联结起来逐渐向前推进,到距离关羽的包围圈三丈左右的地方就停止了,然后暗中挖地道,并用弓箭把书信射入城中通知曹仁救兵将到。同时,徐晃也按照曹操的旨意将“孙权的密信”用强弩射到关羽的营寨里,向关羽泄露了江东军即将偷袭荆州的计划。

樊城守军得到徐晃的书信后,知道援军将至,信心百倍,众志成城,都坚信能守住城池。当关羽得到徐晃的“密信”后,对孙权准备偷袭他大后方这件事半信半疑,并自恃江陵、公丨安丨城池坚固且防守严密,即使孙权派兵去攻打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就攻破,而如今樊城已经陷入困境指日可下。

关羽心想,如果现在收兵回去,那就前功尽弃了;如果江东军敢图谋不轨,不遵守盟约,就出兵灭掉他们。所以,关羽不想就此罢手班师回荆州,而他好大喜功的心理也暴露无遗。

就在关羽犹豫不决不愿撤兵离去之时,一场针对他的阴谋却已经启动了,危险正在悄无声息地向他逼近。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