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分卷阅读32

热门小说推荐

了一辈子田地的老农,最看重的就是田地里的收成,能增加田地收成的药水,那得多好使呀!

看杨大川胡乱糟蹋田里的秧苗,都可以丰产,要是他们这些经年的老农也使了那药水,那地里还不得大丰收!许村长到现在都还觉得,杨大川的抛秧法子是胡乱造的,他家田里的高产是祖宗保佑和用上了新药水。

杨大川无奈苦笑,“叔,定价我现在还不知道,不过看刘掌柜透露的意思,许是不高的,本就是给咱们庄户人使的,贵了咱也买不起。”

“除了水稻,其他的庄稼也能用吗”,许大壮紧张的盯着杨大川,唯恐他说一个不字。

杨大川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统治者与农民对粮食增产的渴望,他自己看不上眼的土方子换到了500两银子不说,村里人知道这个消息就像过年一样高兴。

“药水对地里的土虱子、地老虎、蜗牛这些常见的都有用,到时候卖的人会教咱怎么使,要是还不会,到时来问我!我也会用的”杨大川一口保证到。

“好!好!好!”,许村长喜笑颜开,连说三声好,然后就要立马通知大家这个好消息。

说完了,之后就没杨大川什么事儿,他也就打道回家,家里还有一堆的事呢。家里的茨菇、马蹄要准备起挖,也要跟种了的人家打声招呼,若是错过了收购时间,就要自个儿上街卖了。

11月,天气越来越凉,早上起来都能看到白霜。而这时,才开始挖茨菇。

挖茨菇时,水田里最好是泡透泡软烂了的泥地,因为茨菇是用手指头一个一个的慢慢扣,要是地硬了,手指头都得戳断。马蹄就恰恰相反,最好把田里的水放干,到时拿把小锄头,一个小马扎,可以坐着挖。

挖茨菇要下到冰冷的泥水里,一路弯腰在水里沿着根茎慢慢摸索。茨菇不仅长的很娇气,像扎着翠绿色头巾的娇羞的小姑娘,水底长出的茨菇也娇气的紧,很容易在挖的时候弄破皮,伤了就不好卖。

所以说,茨菇好吃好种,不好挖。这玩意儿,种多种久了,每年大冬天的下水,很容易得风湿病。挖一天茨菇下来,老腰都快要断掉。

作者有话要说: 看了小伙伴们的意见,改了一点点,不影响看文哦!

第24章 税

相对来说,挖马蹄就轻省一些,可以坐着慢慢挖。杨大川在泥水里打滚摸茨菇,芋哥儿跟沈阿嬷两人带着小板凳坐在田里挖马蹄,然后一起装好,让家里的驴子拉回家去。

姚哥儿怀孕也有三个多月了,胎已经坐稳,农村里怀孕也没有不下地的,她家今年也跟着杨大川家种了马蹄。许林又恰好这一段时日上山摘茶果去了,所幸家里的水田又正好跟杨大川家相邻,他如今肚子还不显,还能坐在小凳子上挖马蹄,偶尔跟芋哥儿、沈阿嬷在地头上说说话。

村里还有几户人家种了有茨菇马蹄的,多是些老人或妇人在家操持。村里青年壮汉都结伴上山摘油茶籽。

杨大川如今一心在家挖茨菇,不怎么出门活动,但也逐渐听说因为摘油茶果,各个村里都闹了矛盾。村里人自个吵架的;村与村之间持械斗殴的;更有上林村的一个汉子一个人进山摘油茶果,走丢不见,生死不知的;还有上山被蛇虫鼠蚁咬的,更是不知凡几。

杨大川摸摸后脑勺的冷汗,今年官府出面,尚且有人去闹事儿,要还是自个儿处理这一摊子事儿,没进腊月,杨大川估摸着自己得进大牢。

芋哥儿也不免心惊,想不到今年收油茶果如此凶险,幸亏自家当家的早把这一摊子事儿给推掉。

挖回来的茨菇马蹄还要洗干净才能送给南船北马,沈阿嬷边洗边说“还是咱家茨菇马蹄好,种在自家田地里的,谁也说不出什么歪话来,虽然辛苦,但咱挣的是安心钱!”

芋哥儿把洗好的装进袋子里,“可不是吗,现如今摘茶果就像大旱时争放田水一样,稍不满意,那可就是要打一场的!”

杨大川把装好带的茨菇马蹄一袋袋的扛到板车上,准备把这两天挖回来的先送过去,手上功夫不停,嘴里也应着,“咱家现如今不差那么点钱,这油茶果的钱挣了烧手!”

这边杨大川和芋哥儿这一家子有商有量的算是其乐融融。秋里镇上的其他人家就是不一样了。

今年接手杨大川收油茶籽的叫林勇,秋里镇上的林家族长候选人。林家是秋里镇上的一个大姓,族人众多,林勇还读过几年学堂,识得几个字,胞妹还是安平县城捕快头的夫人,他在这秋里镇上还是很说的上话的。

去年,杨大川收这个油茶籽的时候,他就注意到了,当时他就觉得,这种举全镇之事怎么能让一个乡下小民来主持呢?不过,去年也就是小打小闹,他嘀咕了一下也就没特别上心。今年,听说还有官家出面,收油茶籽的地儿要设在秋里镇上。这除了他,还能有谁,他就使了十分力气谋得这个差事,希望能在官家来人面前露露脸,以后好谋一份好前程。

本以为是份好差事。可是乡下刁民天天来闹,说收购不公的,要提高价格的,被蛇鼠咬伤,摘茶果摔伤蹭伤也要赖在他头上的,更有那上林村走失汉子的妇人整日披麻戴孝的坐在他家门口,让他赔命;更有那眼红、受人挑唆、神志不清的,想要一把火把收来的油茶籽烧掉。搞得他是焦头烂额,整日忙个不停。

官家派过来与他共事的小吏,更是一个滑头,整日推脱事物不管,稍有出事,寻不见踪影,上官问责,全部推脱到他身上,领功劳却比谁都积极。

林勇如今是悔不当初,自己多年来在镇上经营的好名声,如今经过这收油茶果的事儿,败坏的都差不多了。

这些杨大川都不关心。他送完货,回来的路上心里盘算着这几亩茨菇马蹄挣得了多少钱,自家的茨菇马蹄共收了有4500斤,上好的3000斤,次等的1500斤,总共收银19两银子,比不上去年卖茶油,但是比起水稻来却是绰绰有余了。村里其他人家种的虽然没他家料理的好,可收获也不小,亩产也有五六百斤。卖出去也好好地了一笔钱。

收油茶籽这边正进行的如火如荼,不过跟杨大川一家没什么关系,收完粮,料理清楚了家中农事,杨大川恍然记起,交粮的时日差不多都要截止了,他得赶着时间进城里上税。

大安朝的田税现在是二十税一,就是二十斤交一斤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