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周大夫瞧着这紧张的一对小夫夫,坏心眼的停顿了一下。
杨大川也松了一口气,虽然他不着急孩子,可也知道芋哥儿心里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孩子不仅是两人的关系认可,更是传统社会对生命延续的期盼。
姚哥儿的孕像怀的不错,周大夫给开了一个开胃的方子,嘱咐他先吃上几天,待吃饭香了,就可以停掉。
两家人都挺高兴,都得到了自家想要的消息,决定放开手脚,大肆采买一番。
街上真是一片热闹,到处都摆满了小摊,一路走过去,卖什么的都有,吃的:各种瓜果糖饼、点心小吃应有尽有,各种食物的香味袭人,扑鼻而来,让人唾诞三尺。
用的:新式样的衣服布料、哥儿媳妇的口脂水粉,款式新奇的装带首饰,琳琅满目,目不暇接。随着时间的流逝,人流还在不断的增多,小商贩们招揽顾客的叫卖声更是响彻一片。
四人一路走,一路逛。杨大川跟芋哥儿没啥忌口的,两人一路走来嘴里手里都没停过,正经的东西还没采买,零食小吃到时吃了不老少。
街上也有农户出来卖自家出产的东西:鸡鸭鹅,猪跟羊,山上捡的蘑菇,晒干的几把野菜、简单加工的豆腐皮,自家腌制的大酱。
甚至,他们还看到了有其他村子的人来卖茨菇马蹄,买的人也不少,看来杨大川种这茨菇马蹄的事儿,十里八乡都是有所耳闻的,一听说杨大川卖这个得了钱,到野外一寻摸,卖了也能得一笔。
闲逛了一圈,随着人越来越多,姚哥儿的身子不便,也不敢去太多人的地方。两家人才正经采买东西来。
杨大川看到街上有卖烟花炮竹的,就买了点烟花,虽说家里没孩子,但自己放乐呵乐呵也不错,炮竹就挑大的买了几大串,打算天天放直到元宵;还买了两个大红灯笼,去年买的那两个杨大川嫌弃有点久了,配不上自家的新房子,要买两个更大更好看的;看到肉档上居然还有卖牛肉的,虽然价格高了点,他还是硬挤上去买了十来斤牛肉,现在天气冷,不怕坏;走过生鲜档,看到竟然有海鲜卖,杨大川也买了一些虾啊鱼的,干货也称了几斤;路过酒肆,好酒也得备几坛。
芋哥儿也细细思量着要添置的东西。做新衣裳的布料,沈阿嬷早就置办好了;用作祭祀的香烛纸钱得买;家里对联门神也得换新的;零嘴吃食、糖瓜点心也得称几斤,家里过年招待要用;冻梨干果也得买一些,过年吃多了肉解解腻;红纸也要买两刀,包红包得用上;各种调料是少不了的,听说如今城里还有新的调味料,也要买一些回去;走亲的年礼也得备上。
心里有了谱,采买就快了,两家一合计,不花多少时间就满载而归。
第27章 嫁妆
转眼就是年三十,这天一大早杨大川就起床烧热水,准备杀鸡。
杨大川家今年可谓是事事皆顺,芋哥儿的身子已经调理好,明年就能开怀;新房子盖的是别致又漂亮,看过的人没有不赞的;跟村里人相处无事,田地农事也慢慢上手;田里出产颇丰,不用担心日后生计;牲畜驴车家里也添制完毕;意外之喜茶枯药水还能赚得一笔银子。
上一辈子,自己没经历过的,这一辈子,已经全部补全,或许再过一两年,自己也能肩扛背抱两个小娃娃,跟普通人一样闲里走家唠寻常。
年夜饭依然由沈阿嬷主持,芋哥儿打下手,杨大川张嘴等吃饭。饭菜还是那么丰盛,气氛还是那么美好,脸上的笑容还是那么幸福,顺顺当当的又过了一年,明年,或许还会更热闹……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希望、祝愿,一家人都在一起,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今年过年虽然有点冷,但也阻挡不了孩子们拜年收红包的热情,大年初一一大早,村里的孩子们照旧赶早跑着来拜年;大人们过年也不冷落,庄户人年前年后的日子都是吃吃喝喝,今天是这家,明天是那家,换着地儿的到处吃席。
杨大川年初六宰羊请了来往交好的朋友过来吃个便饭,大家通过吃饭交流信息、加深感情。饭后,众人围着火塘坐成一圈,喝茶吃小食聊家常,温暖的火光映照着人的笑脸,每一句话语、每一个表情都透露着丰收的喜悦,日子的幸福和美。这都是农村特有的质朴交往方式。
过年总是幸福的,幸福的日子也总是短暂的,不经意间,元宵就溜走了。年复一年,正月的寒潮过去,村里上山下地的人多了起来,各家因过年放下的农活又都得操持起来,春耕又要开始了。
立春过去,二月二也走了,转眼间,天气就回暖了。庄户们脱下厚重的棉袄,换上薄一点的夹单衣,扛着锄头,又下地了。
一回生,两回熟,经过去年一回春耕,今年杨大川心里已经有了个底,不至于再像去年那样手忙脚乱,家里新买的驴子也正好当用。家里8亩水田还是全部种水稻,旱地多种了两亩土豆,减少了苞米、绿豆的种植。
去年过年,平山村许家嫁了个闺女到大湾村,庄户人心疼闺女,为了给闺女长脸,陪嫁了2亩水田到夫家。芋哥儿听说这事儿,就找他们给换了平山村的地儿过来,如此,两家都便宜。
杨大川也听说这事儿,打趣芋哥儿道,“嘿嘿!芋哥儿,你当初可是全部身家都一起陪嫁过来的,连聘银都一起带过来了,水田耕地可是有8亩,这村里村外的嫁妆可就蝎子拉屎——独一份儿!没有谁能盖过你的了!”
芋哥儿心知杨大川的性子,知道他是个爱打趣儿的,没有坏心也不上脸,嘴上不饶人道:“可不是吗,我这份嫁妆可不就独一份儿了,连家里老阿嬷都得陪嫁过来给他养老,生了小子你还得赔我沈家一个!可不只有你个傻子碰上了!”
沈阿嬷听见小两口的逗趣儿,放下手里的活计,也顽笑道:“得亏大川这个孩子是没有父母双亲的,愿意给我这个老阿嬷一个落脚的地方,对孩子的事儿也不多计较,要不然你两成不了事,还接不了这份嫁妆呢!”
杨大川嘿嘿傻笑,也不解释。芋哥儿的自身条件虽说不上好,可也是不差的。庄户人过日子,也不必在乎那些虚头巴脑的外在东西,媳妇取回来能操持家里,跟当家的相互扶持过日子,生几个娃娃就是稳当一辈子的了。
芋哥儿这几样都是不差的,可他坚持要带沈阿嬷发嫁,又要过继儿子回沈家。无父母亲长在的汉子还好,还能有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