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4-29 14:07:43
凶犁土丘—匈奴民族的圣地?
《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此条目,凶犁土丘之后的对于应龙描述的内容和凶犁土丘貌似毫无关系。对于应龙暂不展开,只说凶犁土丘。
不过任何一个推测的都是有其来龙去脉的,我还需从头说清楚推测的脉络:
先从一件周厉王时期的青铜器说起:
西周害夫簋:
西周�0�0簋和五祀钟、宗周钟是由西周天子自做的青铜器仅存三件,且都是由周厉王主导铸造的祭祀礼器,除害夫簋外,还有一件五祀钟和一件宗周钟。五祀钟、宗周钟的铭文与害夫簋的铭文相互印证补充,为我们还原出一个更加真实、更加饱满的周厉王。
西周�0�0簋铭文:
【铭文】王曰:有余虽小子,余康昼夜,坙(经拥)先王,用配皇天,簧黹(致朕)心,坠于四方。肆余以�1�7士献民,爯盩先王、宗室。�0�0乍宝(簋),用康惠朕皇文(烈)祖考,其各歬(格前)文人,其濒才(频在)帝廷陟降,(申恪)皇帝大鲁命,用令保我家、朕位、身,阤阤降余多福,宇慕远猷,万年?,朕多?,用?,匃永命,畯在位,作疐在下,唯王十有二祀。
当然铭文还会有多种不同版本的解释,在此不作为对错判断。我们只看各版本公认的“天”字。
从西周金文看,突出使用甲骨文“大”的一个异体形式“天”字,表达甲骨文中的“帝”字和“大”字的意思,商代甲骨文中“帝”字“大”字同指逝去的历代帝王,“天”字在这个意思上还是与“帝”通用,金文中没有”帝“和”天“同时使用可以说明这一点,“大”字这个含义不再经常使用,主要用“大小”“之意。
苏美尔语,希伯来语,英语,德语都以”上“来指天,发音也与”上“相似,拉丁语,法语里有”天“,发音caelum,似乎可对应中文的“昆仑”,匈奴,突厥,蒙古语里“天”,发音为祁连,撑犁,腾格里,与中文里的”天“发音相似。
各位我想说的重点来了“撑犁”
匈奴“撑犁”
《汉书·匈奴传》
匈奴“祁连”
《汉书·霍去病》
蒙古语的Tenger(腾格尔)
突厥语(维吾尔语为例)的�1�2�1�3�1�3�1�9�1�3(Tengri)
《旧唐书》“天山.胡人名析罗漫山"
回鹘文tgri, tangri
梵语 天(或王)deva 比较拉丁语的deus 法语的dieu
希腊语ten
拉丁语caelum
法语cieux
意大利语cielo
英语heaven
德语himmel
希伯来语shamaim
日语ame, ten
韩语ha ner
印地语 �1�4�1�4�1�4�1�0�1�8 aasmaan
苏美尔语an 地ki
阿卡德语samu
赫梯语tan
据说吐火罗语里没有表示”天“的词,疑似”天“ 含义的有
焉耆文( 吐火罗语A ) kat klyom(对应梵语的arya 或可译阿爺)
龟兹语(吐火罗语B) kte klyomo
各位文字学者,语言大家,民间高手,请多多指教上述各国各族语言的对错,我确实不专业只是转载。
不过“撑犁”
确是有证据的。
约在秦灭六国的期间,匈奴各部统一,并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其最高统治者称单于,单于的全名汉文译音是撑犁孤涂单于,意思是“像天子一样广大的首领”。单于族姓挛鞮氏。
《汉书·匈奴传》谓单于全称作“撑犁孤涂单于”。“撑犁”,匈奴语之“天”,“孤涂”意为“子”,“单于”意为“广大”。
凶犁土丘的凶犁和撑犁是不是有某种联系呢?
日期:2020-04-29 14:23:00
看看三道海子的巨石堆,是不是有凶犁土丘的意思呢?
三道海子的鹿石
不过还有一个,参考
营口盖州石棚山石棚
大连金州石棚
这种史前石棚在东北乃至朝鲜半岛 有特别多的遗存。
石棚有古人墓葬,和祭祀天地场所等说法。
凶犁土丘会不会是对这种石棚的一种特定称谓呢?
凶犁土丘—我认为 很可能就是天坛的一种音译的讹变。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而已。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