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48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20-09-16 09:24:53

制霸天山之甘棠西行(367)

赋闲在湖南老家的前驻英公使郭嵩焘上了《论俄事疏》托李鸿章代奏。

郭嵩焘毕竟是中国出使西洋第一人,思维开放,对于洋务经验丰富。虽然他回国以后闭门谢客,但一直关心国事。

从曾纪泽的来信中得知崇厚签订《里瓦几亚条约》后也是异常愤懑。

他在自己的日记中把崇约全文抄录了一遍,愤怒地抨击崇厚:“崇地山收回伊犁一空城,竟举天下大势全付之俄人,至是而益知总署诸公之罪,无可逭也”。

旁观者清,郭嵩焘这个看法无疑是相当精准了,因为他在巴黎准备回国的时候见到过崇厚,当时就问过崇厚收回伊犁的谈判如何展开。

崇厚轻描淡写地表示,那不过是走一过场,去了彼得堡手到擒来的事。

当时郭嵩焘就觉得这个人是非常不靠谱的,也不知道奕訢和沈桂芬等人是怎么选中他的,如今所有担心变成了现实。

然而郭嵩焘毕竟与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一样都是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传统知识分子,对国家有着无可救药的使命感。

面对此时主战派一出手就是满堂彩、主和派一出场就灰溜溜遭万人唾骂的场面,郭嵩焘以“身任天下之诟讥”,写下了《论俄事疏》。

郭嵩焘这个奏折先是对崇厚的错误进行了梳理,把崇厚与洋务派划开了界限“查崇厚贻误国家,原情定罪,无可宽免。然推其致误之由,一在不明地势之险要,如霍尔果斯河近距伊犁,特克斯河截分南北两路,均详在图志,平时略无考览,俄人口讲指画,乃直资其玩弄;一在不辨事理之轻重,其心意所注专在伊犁一城,则视其种种要求,皆若无甚关系,而惟惧收还伊犁之稍有变更;一在心慑俄人之强,而丧其所守。臣奉使出洋时,以崇厚曾使巴黎,就询西洋各国情形,但言其船炮之精,兵力之厚,以为可畏.崇厚名为知洋务,徒知其可畏而已,是知其势而不知其理,于处办洋务终无所得于心也,一在力持敷衍之计而忘其贻害。臣在巴黎与崇厚相见,询以使俄机宜,仅言伊犁重地,岂能不收回。颇心怪其视事之易,而亦见其但以收回伊犁为名,于国事之利病、洋情之变易,皆在所不计。�6�7�6�7置身数万里之遥,一切情势略无知晓,惟有听俄人之恫喝欺诬,拱手承诺而已。”郭嵩焘吐槽崇厚误国的缘由完全站得住脚,而且恰恰是不通洋务造成的。崇厚表面上似乎熟悉洋务,尤其是之前为天津教案出使法国为其捞到相当政治资本,但其实并不懂得洋务,崇厚根本不知西洋情形而又十分畏洋,这是他误国的根本所在。但是对于崇厚的处置,郭嵩焘没有附和清流党,而是引用了他所熟悉的万国公法—“朝廷以议驳条约加罪使臣,是于定约之国,明示决绝,而益资俄人口实,使之反有辞以行其要挟。崇厚殷实有余,宜责令报捐充饷赎罪,而无急加以刑以激俄人之怒,即各国公论,亦且援之,以助成俄人之势。臣所谓定议崇厚罪名,当稍准万国公法行之者此也。”老郭提出用西方通行的司法体系来议定罪名既避免了触怒沙俄,消弥沙俄开衅借口,同时也使中国加快与西方世界的接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