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主义者践踏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削弱封建主的特权也引起封建头人的反抗。1817年10月乌瓦省发生抗英起义,得到广泛同情和支持。斗争坚持10个月之久。1848年抗英浪潮再起,殖民当局实行军法统治。
殖民当局在全岛实行统一的司法和行政管理。经济体制也进行了全面改革。英国资本大量流入,控制了主要经济命脉。斯里兰卡成了大英帝国的农产品和其他原料基地。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兰卡的掠夺方式是开辟种植园,强征农民的土地,迫使他们到种植园做工。1830~1870年间咖啡种植一度取得成功。后因叶病,遂转向经营茶园、橡胶园和椰子园。当地人不愿背井离乡到种植园劳动。种植园主从南印度招来大批泰米尔契约劳工。这就是无国籍印度人或称"印度泰米尔人"问题的由来。开辟种植园破坏了原有的封建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逐渐使兰卡变成缺乏制造业,出口茶叶、橡胶、椰子,进口粮食和成品的典型殖民地经济,现代化种植园与封建性小农经济并存。基督教代替了佛教的统治地位,英语成了行政和教学用语。
7、走向独立
封建性小农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一部分封建主开始向种植业等行业投资。民族资产阶级出现在政治舞台上。19世纪末期开始的佛教复兴运动唤起了民族觉悟。1915年殖民当局在僧伽罗人和摩尔人之间挑起冲突并进行镇压,激起当地人的强烈反对。1919年前后,锡兰国民大会等政党成立。19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宪法改革要求在这时更加强烈。罢工浪潮此起彼伏。1920年码头工人举行罢工。1923年铁路工人举行罢工。1927年,英国政府派多诺莫尔勋爵为首的委员会就宪法改革进行调查。1931年公布的宪法规定,举行普选,设立有立法和行政权力的国家院和部长会议。实际上是在不损害英帝国统治和利益的前提下,用当地人协助统治当地人。实权仍掌握在英国总督手中,英国人还利用代表制问题加剧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上层人物之间的摩擦,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1934~1935年接踵而来的疟疾和旱灾使当地人民生活更加贫困。1939年中央省和乌瓦省茶园工人掀起罢工浪潮。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