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熙十六年夏四月姜维率众围南安,直到十七年春正月才回成都;
延熙十七年夏六月姜维又出兵陇西,直到十八年春又回成都;
延熙十八年夏姜维率军出狄道,经历洮西大战之后姜维并未收兵,转年因胡济失誓不至而于段谷大败,直到十九年秋八月后才回成都;
延熙二十年诸葛诞在淮南反抗司马家族专权,姜维率兵出骆谷。按诸葛诞是四月甲子起事,司马昭是六月甲子出兵,姜维得到消息应在这两者之间并快速做出反应,这次姜维直到景耀元年才回来。
粗粗统计了一下,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姜维在成都的时间约占总时间的31%~35%,也就是说姜维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成都处理公务的,而他本身又无开府资格,很难想象一个专心弄权的权臣会花那么多精力出外打仗而毫不担心内部政局变化,可见姜维自始至终都问心无愧,且无论是在此前还是此后均无弄权的打算。
日期:2015-12-01 10:19:10
09
如果不是姜维,那会是谁呢?在统计蜀汉朝臣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个人,他就是蜀汉尚书令、镇军将军陈祗,他才是这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如果这次刺杀真有一个幕后指使者的话,我们宁愿相信是陈祗所为。
说起陈祗,我们先从他的姓名谈起吧。陈祗的祗读音“支”,本意为“敬”,在今天不是一个常用字,但在当时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公文常用字,如刘备册封刘理为梁王时诏书中有“祗顺天命”,刘禅立刘璇为太子时有“祗恪道义”等语,使用频次非常之高。王莽代汉之后,在全国大力推广单字名,所以东汉三国人名以单字居多,直到西晋末年双字名才渐渐增多,这样单字名配上常见姓,重名率就会大大增加,如三国时有三个李丰,分别为袁术部将、魏中书令、及蜀汉李严之子,又有两个马忠,分别为蜀汉镇南大将军、吴国将领,又有两个李恢,分别为蜀汉庲降都督、魏中书令李丰之父,又有三个张休,分别为吴国元勋张昭次子、在街亭之役中作战不力而被诛杀的蜀汉将领及籍贯汉嘉的蜀汉官员。陈祗的祗在当时就是一个姓名常用字,如果我们将视野扩展到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这段时间,就会发现如下人名:益州人自称黄巾的赵祗、魏国屯田的枣祗、东吴张温之弟张祗、蜀汉广汉太守何祗、晋左军将军光禄大夫傅祗、司马炎之子受封东海王的司马祗等等。顶着这样一个大众化名字的陈祗,早年生活并不幸福。他很小就没了父亲,因为母亲是司徒许靖的侄女,所以带着他投奔了许靖。但许靖去世得很早,又因当年逾城出逃而被刘备鄙薄,后来刘备虽然听从法正建议任命许靖为司徒,但职责仅为“敬敷五教”,真正权力实为有限。因此许靖留给陈祗的政治遗产并不多。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在当时的大环境下,两个人初次见面谈起家世,自然都会用这样的起始句式:“家父是……”或者“家祖是……”,而像陈祗这样的出身,开口如果说:“我的外祖父是许司徒的哥哥。”对方肯定会觉得很绕,不符合正常的认知原理,但如果不是陈祗反复将这句话挂在嘴边,陈寿肯定不会知道这一层关系(《三国志•蜀志》中很多重要人物都因为资料缺乏而无传记,如王谋、费观等,可见当时陈寿搜集资料并不丰),可见陈祗很看重自己的这个身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