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12-15 02:24:00
第四十话 圈套(一)影子
前面出现了三个岔洞,洞内黑乎乎一片,洞口颇宽,能容得下三辆马车自由进出。
“咱走哪个?”大头指着前方说。
“先别急,过去看看再说。”我说罢,不由得加快脚步。
这三个洞彼此相隔仅五六米,中间的洞最宽阔,周围的壁上布满了绿油油的“藻类”。这种洞中洞的结构一般比较少见,在一个宽阔的地下世界里出现了三个宽阔的岔洞,这王屋山下到底有多空旷?这片地下空间到底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挖掘的?洞壁上的“藻类”掩盖了其岁月痕迹,无法看出其是否有人为的凿掘痕迹。如果说这是自然形成的地下空间,那么那些高耸石柱是谁造的?那些石柱又有什么用?如果说这是人为凿掘的空间,这得多少人力物力?凿这么大的地下空间又有什么用?况且,在一座大山下开凿空间是违背工程力学的,因为大山的自重会将整个地下空间压垮。如果真如丘老头所言,这里以前是个是非之地,后来有人出劳力将其封堵,最终盖成一座山。那么,这又说不通了。首先,什么样的人有这种本事,能号召上万劳力去盖一座山?除了帝王无人有此能耐。而历史上的帝王中,似乎没人干过这种吃饱了撑的活。盖山不比盖长城,山高而长城矮,越往上堆难度越大,需要的人力物力不言而喻。其次,即便是有人故意盖山来封堵传说中的九幽之地,那么,他为什么要在山底留这么大一片空间呢?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片空间而使其历经岁月却依旧存在?或者,丘老头压根在撒谎,“盖山”一说听起来就扯淡。我对九幽之地知之甚少,多半内容是道听途说的。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九幽只是个不靠谱的传说。那么,丘老头为什么要撒谎呢?从莫名其妙的认识陈驼子,到后来的丘老头,这其中有什么猫腻?或者说,我掉进这三个老东西的圈套里了?
“什么玩意!跟屎一样!”正当我沉静在自己的推理世界里时,大头突然打断我。
只见大头正从洞壁上抓起一把“藻类”揉搓,满手都是绿色汁液。
“恶不恶心!”我随口而出。
“咦?这石头还掉渣!”大头饶有兴致的挠着那些绿“粑粑”。
“别恶心了!走吧,咱走这儿!”我指着中间的那个洞口说。
日期:2015-12-15 02:25:00
坦白讲,现在走哪个岔洞都无所谓了,因为不论走哪条道,前方都是未知。此时此刻,对于我们来说有选择等于没选择,身后危机重重,只能进不能退。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向前,期待能找到那三个老东西。
大头跟没听到我说话一样,继续挠着洞壁上的“粑粑”。我本来想过去敲打他一下,然而,看到他清理过的那片壁面后,我内心“咯噔”一下。
这洞壁是如此的平整规则,似乎被人凿刻过一样。我学着大头的样子挠了一下壁面,只是轻轻地一下,一片渣子从壁面上脱落下来。我不禁有些好奇,什么样的石头如此的脆弱?这种掉渣的石料,能撑起整个地下空间吗?
“怪了,没道理啊!这石头怎么一层一层的?骨质酥松?”我自言自语着,顺手又挠下一片渣子。
“屁!这他娘根本不是石头!”大头一语惊人。
“啥子?”我望着刘大脑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见过这么酥松的石头?只有被风化的石头才会酥软掉渣,这鬼地方即无风吹日晒又无四季变化,怎么可能有风化石?还大学生呢,我呸!”大头瞪了我一下,继续挠着“粑粑”。
大头的一番论述让我心悦诚服,同时又有种莫名的喜悦并伴随着强烈的羞愧感。不错,除了潮湿的石灰岩,很难找到如此酥松脆弱的岩石。即便是石灰岩,受潮后也不可能如此酥脆,一碰就掉渣。自然界风化的石头很脆弱,但这里环境很稳定,风化一说根本站不住脚。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根本不是石头!一想到这儿,我更加羞愧难当,愧对“学士”二字。既然不是石头,那么这整片整片的渣渣又是什么?如此脆弱,又怎能撑起地下空间?
“想啥呢?咱还走不走?”大头玩腻了“粑粑”,反过来催我。
“不对啊,没道理……”我盯着大头嘟囔。
“啥子?啥子没道理?”大头用裤子擦着手上的“粑粑”问。
“既然不是石头,又如此脆弱,它怎么能撑起这个空间?”
大头听后,也陷入沉思。没过多久,大头突然开口:“你看是不是这样,这东西就像面包,虽然松软掉渣,可面包堆叠起来,一样很紧凑,也能承重。”
“屁!什么逻辑!就知道吃!”我鄙夷道。
“想那干啥!活命要紧,找不到那几个老不死的,咱就得死在这鸟不拉屎的地儿。唉,你说哥们这是怎么了,流年不顺!当初若不是轻信陈老东西,也不至于被困在这鬼地方。”大头一边催促我一边抱怨,同时问候了陈驼子的祖宗八辈。
我没有理会大头,而是抓起一把渣子放在鼻子前嗅了嗅。
“咋咧?饿了?这玩意又不能吃!”大头说着,摸了摸肚子,“哥们也饿了,早上没吃好。娘的,要是有盘爆炒腰花就好了,真他娘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