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道德和利益相宜,不宜则双败。物质与精神相佐,无佐则共废。

人在落魄时,愈要用物质刺激精神,人在盛奢时,愈要用精神支配物质。

日期:2015-04-19 18:38:02

朋友们,更新来迟了,这两天出差,没带电脑实在不方便。

现在正文更新:

在冯道的《荣枯鉴》中,君子和小人被作为两个对立的群体来论述。这两个群体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遵循着不同的行事标准。当我们将“君子重名、上客贪功、下客逐利”放在同等的道德高度时,我们发现,冯道《荣枯鉴》中的君子和小人没有了贵贱区别,而变成了走向不同终点的两条不相交的大道。接下来,我们择句赏析《荣枯鉴》。

日期:2015-04-19 18:38:23

圆通卷篇

*善恶有名,智者不拘也。

关于善恶分际,我讲述的很多了。世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但因为有冲突,就导致矛盾出现,矛盾一旦出现,那么善恶就随之相生。善恶是伴着立场发生的。当我们跳出立场,就会发现曾认定的善恶就像犬牙一样交叉镶嵌在一处,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善中藏恶,恶中藏善。定义善恶的基础是从纵横两个方向考虑两个背景,一为立场分立,二为阶段变化。我们还拿之前提到的严嵩举例,我在前面讲过,严嵩本人在不同的立场有着截然相反的表现,一则为坏宰相,一则为好丈夫,这叫立场分立。正是因为立场有分立,所以人物评价一定逃不出立场局限,因为评价也是由人来评价,那么评价者本身也是由立场的。被评价者有立场,而评价者本身也有立场。一个立场有限的人来评价另一个有限的立场人,这种双重的“立场分立”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可偏信,此其一也。其二,我虽将阶段变化和立场分立并列而谈,其实阶段变化依旧是围绕立场而言,阶段变化本质上讲述的是立场的变化,也就是纵向发展的立场,和横向的立场分立相对应。有句成语叫“盖棺定论”,是说要评价一个人物,一定要等到这个人去世。因为世事无常,人亦随世事而变,只有等到这个人去世,变无可变后,我们才能完整客观地给予其褒贬(有立场分立在,绝对客观是不可能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