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结合当时社会的客观形势,我又尝试着自己作了一番回答——《礼记》毕竟记载的是周礼,而三国正处于一个礼崩乐坏的乱世,也就是所谓的非常时期,想必当时的人们对于许多必要的礼仪已不再认真恪守,更何况是异常繁琐的周礼?所以孙坚应该是很早就为诸子起好了字,且同时钦定了孙策作为自己事业的接班人。
毕竟,这个最早跟随其出外征战的长子,各方面都像足了年轻时候的他,尤其是在战场上表现出的横扫千军,舍我其谁的霸气,更有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风采,只不过令人叹息的是,这位貌似把一切都考虑得相当周全的父亲,却没有给儿子一份丰厚的家底,反而留下是一个处境险恶的烂摊子。
于是,如何稳善地处理好亡父的身后之事,也就成了对孙策这位年轻家主的一次重大考验。毕竟当时的他只是一个年仅十七岁的未成年人,这个年龄本应是无忧无虑的,就算有也多是因情窦初开而产生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然而现实中这位少年所要面对的,却是一个虎狼遍地的乱世,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需要他妥善解决的难题可着实不少。
日期:2015-04-07 09:52:29
首先,孙策不得不面对的,就是在岘山击毙其父的仇敌——刘表。对于此人,他自然胸怀万般怒火,内心无时不想着如何踏平荆襄,为父报仇,但就当时而言这还只能是一种奢望,相反因为亡父的遗体仍留在襄阳,被刘表所收,因而他当下首先应考虑的,就是如何向刘表索回遗体。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