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8-31 15:59:00
不经意间,我注意到在这个例子旁,秦澈标注了几个小字:后转334页。
我来了兴趣,翻到334页,这是第七章里专门以“愿望达成”为题的一节,秦澈的记号又在此出现了,他在这样一句话上画了一个框:“梦永远是愿望的达成,梦的唯一目的是满足愿望。”
“梦的唯一目的是满足愿望。”我默念这个结论。
似乎有些很重要的信息隐藏在这本书里,我翻身下床,从背包里翻出一个空白笔记本,胡乱找了支笔开始把书里一些重要论据和结论摘抄整理出来。
这是我进行研究的习惯:在一部文献中删繁就简,最后得出一个一目了然的理论过程。“愿望达成”的这一节并不算长,很快我就得出了弗洛伊德在这一节中的核心推论之一:
日期:2014-08-31 16:02:00
梦与潜意识
一、援引:
亚里士多德①对梦有一个正确而简短的定义——梦是一种持续到睡眠状态中的理想。
二、弗氏理论中梦的分类:
根据愿望达成而把梦分成两类:第一类很明显地表露出愿望达成(显梦),而另一类梦的愿望达成不但不易觉察出来,而且往往以各种可能的方法去掩饰(隐梦)。在后者的情况下,我们知道是心理稽查机制影响的结果。那些具有不被改装的愿望的梦大部分发生于孩童,不过,简短而且明明白白是愿望达成的梦也似乎(弗洛伊德要强调这个字眼)一样也会发生在成人身上。
三、梦中愿望的产生:
1、内心愿望也许在白天即受到激发,不过却因为外在的理由无法满足,因此把一个被承认但却未满足的愿望留给了梦中。
2、内心愿望也许源于白天,但却遭受排斥,因此留给梦里的是一个不满足而且被潜抑的愿望。
3、也许和白天全然无关,是一些受到潜抑并且只有在梦里才活动的愿望。
4、睡眠中随时产生的愿望冲动(譬如口渴或性冲动)。
四、梦的形成:
孩童的梦可以毫无疑问的证实,白天不能满足的意愿能够促使梦的产生。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这只是孩童的愿望,是孩童所特有的愿望冲动的力量。弗洛伊德很怀疑,对于成人来说,白天没有满足的愿望是否足以产生梦。他认为:当人们学会以理智来控制本能生活后,人们就越来越不易形成或保有这种对孩童来说是很自然的强烈愿望。
因此,弗洛伊德断定,一个白天未能满足的愿望是无法使成人产生梦的。源于显意识层的愿望会助成梦的产生,不过却仅止于此而已;如果前意识层面的愿望无法在别处得到源源不断的援助,梦也是无法形成的。
—————————
①亚里士多德(Aristotélēs,公元前384~322),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
日期:2014-08-31 16:03:00
结论:
梦的源头实际上是潜意识。弗洛伊德相信显意识中的愿望只有在得到潜意识中相似意愿的加强后才能成功地产生梦。从心理病症患者的精神分析看来,弗洛伊德相信这些潜意识的愿望永远是活动的,只要有机会,它们就会和显意识的愿望结成联盟,并且将自己那较强的力量转移到较弱的后者上。因此,表面看来显意识的愿望独自产生了梦,不过由梦形成的某些不显眼的特征可以看出潜意识的痕迹。
我在这一页记录的最后加上一句:简单说来,无论是显梦还是隐梦,梦都是愿望的达成,并且是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愿望才能够促使梦的产生。也就是说,梦是来源于潜意识。
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能够在梦中窥探到自己内心的潜意识世界!
我在这行字底下着重画了一道杠,并随手写下:梦是潜意识世界的一扇窗。
日期:2014-08-31 16:04:00
所谓的潜意识是什么呢?和显意识、前意识又有什么关系呢?对于学文学史的我来说,这些耳熟能详的心理学概念都不知道该怎么解答,更别说用弗氏理论来解析我的那些怪梦了。
我揉了揉发胀的脑袋,仰头远望窗外涂满晨曦的天空。
在我的脑海深处,浮现出一个瘦削的身影,在大学阶梯教室的讲台上娓娓道来,教室里听众虽不多,但在座的人无不被他的精彩演讲所吸引。
回忆慢慢清晰,我想起来了……
那是半年前,在我任教的大学里举办了一个名叫“心理学习月”的活动,期间请来了不少国内的知名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师,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为学生们办讲座讲解些浅显的心理学知识。
由于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学专业,非专业的学生们对这个活动充满了兴趣,再加上校方领导出面,请来的学者专家都很有名气,在国内出版了不少著作,于是每场讲座都座无虚席,学生们热情高涨,就连不少教员都会在课后赶去听一两场,开拓知识面之余还可以跟那些心理学术泰斗握个手要个签名什么的,这其中也包括我。
可是后来我很是失望,因为那些专家们很少会讲一些学术性的东西,他们不断的给我们重复大学该如何谈恋爱、遇上挫折了该怎么调节心理、考试前该怎样减压等等,甚至还有个女咨询师喋喋不休的向我们抱怨她当初考资格证有多么不容易,追了几场讲座下来,我们发现自己是被哄着上了几节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每次兴致勃勃的赶去总免不了失望而归,很多人当初对心理学的兴趣就这么熄灭了。
日期:2014-08-31 16:05:00
直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场讲座,来了一个海归学者,宣传海报上打出的宣传语是:精神分析学者百里途,带你解剖你的内心。
那个时候还没几个人听说过“精神分析”这个看似深奥的西方舶来词,更何况这个复姓百里的演讲者比起前几天那些有名的专家来,简直就是名不见经传,于是没有多少人会把时间花在这么一场莫名其妙的讲座上。不过由于那天晚上有个教研讨论会,为了方便下班后我没有回家,吃过晚饭就到附近随便找个办讲座的教室钻进去,打算再听一节心理健康课捱过这段空闲时间。
讲座就要开始了,偌大一个阶梯教室里人少得可怜,不少学生还是跑来上自习的,我估摸着讲座开始后他们就会离开,看来今天的百里专家要失望了。
百里途,我无趣地琢磨着这个名字,想起了春秋时的秦国名相,“五羖大夫”百里奚。
讲座准点开始,组织活动的同学都没好意思进来清场。我心里有些后悔到这儿来,听一场乏味的讲座不如去图书馆翻翻学报什么的。我转移到旁边靠门的位置,准备看一眼这个所谓的精神分析学者就离开。
一阵稀里哗啦的掌声把我的思绪从学报上拉回来,我看到一个身穿白色衬衫和深色牛仔裤,背个双肩包的男人从教室门外走进来,走到讲台上,面带微笑。
日期:2014-08-31 16:05:00
百里先生看上去不过三十出头,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瘦削而修长的身材,锐利的脸庞轮廓,最特别的是他的眼睛——不大,却很深邃,盯着看久了会萌生一种被吸进去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