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3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佛教既为无上宗教,目的就是在于挽救世间的人心,给众生提供一个心安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大自在。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有交换条件呢?有交换条件,这还能算是“灵魂的拯救”吗?

佛教既然是要拯救人心,那它就不应该追求什么“神本”、“鬼本”,而应该以人为本;不应该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而应该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的思想得到进步。就像佛教里的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在众生没脱离罪苦、进入安乐,进而成佛之前,坚持“地域不空,誓不成佛”,岂不是最可称道的济世精神?

当和尚只管开光走穴,将道场变成名利场时,佛教的存在还有意义吗?它既救不了世人,也救不了自己;或只顾将自己关在庙里吃斋念佛,不问世事,硬是把佛陀的入世炼成了出世。当说救人与自救,皆是佛心,若非立足于世间,善何以寄托?

如果了解那些最美乡村老师十年如一日地在中国边远地区做教育志愿者的事迹,就会知道,一个人,即使不去信仰那种制度上的或仪式上的宗教,只要心中有善良、安宁与彻悟的信念,一样可以完成自己的修行。

就像台湾纪录片《无米乐》中的“末代稻农”昆滨老人说的一样:

“种田也是一种修养。别人需要去修禅,而农民不需要修禅。农民甘心受苦,种田不只是粗重,还要晒太阳,风吹日晒,有时候台风造成农作物损害,那是无法反抗的,大自然怎么抵抗也没用。禅,就是不让你抵抗,你要甘心忍受。农民都是如此忍受的,就像和尚修禅,情愿这样坐着。这样修,不需要形式上的修禅,种田就是默默的修禅。一种修行,就是农民们上辈子没有修够,这辈子只好继续补修。”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