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四世已经年近半百,他的第二位王后比他小了二十多岁,采花老手亨利四世宝刀不老,一口气让这位年轻王后为他生了五个子女。
身为胡格诺教徒的亨利四世虽然改信了天主教,得到了法国大部分天主教徒的拥戴,但是正是他在胡格诺战争中摧毁了极端的“天主教同盟”,少部分极端分子一直对他怀恨在心,1610年,年近六十的亨利四世在即将出征西班牙的尼德兰时,被一名狂热的天主教徒刺杀,他十岁的长子路易继位为法国国王,是为路易十三,这也就是后来的欧洲霸主“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父亲。
亨利四世在年龄上与万历是同龄人,他的儿子路易十三则在经历上与万历有些相似,都是十岁继位,由太后与权臣执掌朝政。太后玛丽·德·美第奇信任的权臣是她的意大利老乡孔奇尼,对此,路易十三的堂兄、大贵族、第三代孔代亲王亨利二世·德·波旁,亦即后来的法国名将大孔代的父亲,深为反感,他领着一批波旁王朝的亲支近派贵族,起而反对太后及其宠臣,在两大派的斗争中,有一位年轻的主教,站在太后阵营,得到了太后与孔奇尼的赏识,并且得到重用,这就是后来的法国著名政治家黎塞留。
说到孔代亲王,这里再说一说亲王这个爵位。西欧的亲王,包括英国法国的亲王,都相当于大公,因此,作为法国波旁王朝的亲支近派,历代孔代亲王,其实就是大公,而帝国的亲王则不同,相当于侯爵,比如后来泰莱莎女王时期的帝国首相、组织反普鲁士同盟的奥地利著名政治家考尼茨-利特贝格亲王,其实就是侯爵,其封地利特贝格亲王国,实际上就是侯国,又如奥兰治亲王与奥兰治亲王国,也是一样的情况。实际上,帝国的亲王是由于英文的翻译所致,如翻成中文,其实直接译为侯爵或许更为简单明了,但是,似乎又不能这么直接翻,因为,中文的很多欧洲历史资料都翻译自英文资料,比如“奥兰治亲王”早已约定俗成,如果改为“奥兰治侯爵”,可能会混乱,也不习惯,因此,还是保持原来的“亲王”吧,只是我们应该知道,帝国的亲王与西欧的亲王其等级是不同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