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我一直想开一个帖子,记录我与婆家相处过程中的一些瞬间。今天终于有时间了,就想到哪说到哪吧。希望看了我的故事可以让您会心一笑。如果你正处在家庭矛盾之中,也希望我的帖子能给与你一些启发。

首先说明我的几个观点:

1、涉农婚姻并不一定不幸福,关键还是在于你是什么样的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2、公婆人品、性格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婆家的经济条件,因为这决定了老公的人品和性格,而老公的人品和性格直接决定你的幸福。

3、婆媳矛盾的本质是夫妻矛盾,核心在于丈夫,丈夫正常则婆婆、媳妇都正常,婆媳互相觉得不满意的时候先找找自己儿子/自己老公的问题,找儿子/老公问题的本质就是找自己的问题,因为儿子是你养的,老公是你选的。

暂时想到这么多,如有相反意见欢迎批评辩论。下边就进入故事模式!

日期:2013-12-01 16:12:00

1、反差巨大的背景介绍:

我感觉我与婆家的反差应该在天涯都可以名列前茅了,这个反差体现在方方面面。

地域:我是土生土长的东北姑娘,婆家在那遥远的南方丘陵地带小村庄。

语言:我说普通话,他们说的方言我99%听不懂,他们说的普通话我得当成听力考试听。

家庭结构:我,独生子女,一身的独生子女病。婆家,生了三个女儿才生了我老公,没错,传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

生活习惯:还用说么……第一次到他家,从井里拎水,蹲在菜园旁边洗脸刷牙,厨房旁边就是可爱的猪圈,冬天在室内生一堆篝火就是取暖设施……真佩服姐的野外生存能力!

日期:2013-12-01 16:21:00

2、我一向理解不了母亲不同意儿子找的对象是一种什么心理。嫌身高?嫌体重?嫌长相?嫌学历?嫌单亲家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在给自己找存在感呢。

还是我公婆好,他们不需要存在感,他们对我是无条件的接纳。

最初老公打算告诉他父母找了个女朋友时,我就叮嘱他,一定要问问他们介不介意单亲家庭。老公反馈的结果是,这个无所谓,同时公婆让老公问问我,介不介意他家是农村的,我也表示我所谓。

这个细节说明,“单亲家庭”和“农村”是我和公婆各自认为的自己的短板,如果对方能接受自己的短板,那么接下来问题就简单多了。

日期:2013-12-01 16:46:00

3、未来媳妇不靠谱:

第一次见到公公是老公(当时还是男朋友)即将上博士,公公陪着来学校报道,顺便在北京旅游。提前好久老公就拜托我去火车站接站,我前一天晚上也定了闹钟,但第二天闹钟竟然没响!我就这样错过了接站!

等我开手机打给老公的时候他已经生气了,我这人丢大了!后来他们辗转到了学校这边,我去地铁站等他们,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未来公公。公公表情严肃,少言寡语,我内心无比忐忑,不知道怎么才能扭转印象。

老公陪着公公在北京玩了几天,把主要景点都去了一遍,期间我还请他吃了烤鸭,彼此相安无事。直到公公即将回去的前一天,老公突然和我说,第二天他学校有事,但公公还没有去过毛主席纪念堂,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希望我能陪他去。

啥?我跟这老头连话都说不上,更何况还不知道他还记不记恨我误了接站那事,我怎么单独陪他去看毛主席啊?

但也只能赶鸭子上架了。第二天在我的陪同下,老头终于看到了毛主席,来北京的心愿也了了。在这段独处的过程中,我们还试着用不太相通的语言聊了天。此处略过。

下午老公办完事,我们要送公公上火车了,在吃饭的时候,老头突然甩出一沓钱递给我,我心里知道这就是给我的“见面礼”了,几日来不知他对我是否认同,也可以从这个行为上得到答案了,我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

把公公送走后,我数了一下他给我的钱,一共900块,不是整数,便问老公,有什么说法。老公说:“是吗?我也不知道他要给你多少。一定是他来的时候带了1000,来这边买烟破开了一百,还剩900都给你了。”

我不禁哑然失笑,这老头的行为还真是无厘头啊。

日期:2013-12-01 17:01:00

4、关于彩礼

有些事当时觉得很正常,但过后想想会觉得很神奇。我的彩礼故事就是如此。

那是我第一次去老公家,住了10天,期间就是吃饭睡觉玩。在即将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我和未来公公婆婆围着火炉,开始谈正事。

彩礼属于民俗,一个地方一个给法,我家恰恰没有这方面的说法,所以我打算入乡随俗,看老公家怎么给我就怎么要。

老公提前已经跟我说过,公婆准备了两万块钱给我做彩礼,我表示多少无所谓,只是个风俗,好玩罢了。

正式谈的时候,我和公公隔着炉火,我说:“我问了我父母,彩礼是个风俗,还是要象征性地有一点,但是多少无所谓,在家里能承受的范围内就可以了。”然后我提出了两万这个数字。公公做出轻微思考状片刻,郑重地点了一下头,说:“可以。”我暗笑:大叔你要不要这么爱演,两万这个数不是你们先说好的吗,我只是配合说出来而已好不好啦……

除了这两万块钱的彩礼,我初次登门还收了一万多的见面礼,这也是当地的风俗,除了婆婆给了5000,三个姐姐每人一千,其他亲戚见者有份,全部给了红包。这三万块钱后来成了我和老公婚后在北京生活的租房基金。所以说,风俗也不全是陋习,也有好的嘛!

日期:2013-12-01 17:41:00

5、猪一样的幸福生活

在去婆家之前,我还想过应该帮忙干活显示自己贤惠什么的,到了那以后才发现,我真是想多了。

婆婆家做饭的锅口径接近一米,需要劈柴生火做饭,就跟《爸爸去哪儿》里边那种农村厨房差不多,又不是做节目,谁也不可能指望我去帮厨,我不进去添乱就不错了。而我的婆婆,每天一个人张罗一大桌子饭(过年期间家里天天人满为患),菜不够了直接到后院菜园里拔几颗,洗吧洗吧就下锅,整天忙活得热火朝天,其战斗力真不是我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可以匹敌。

我婆婆在这样紧张的劳动生活中还不忘了给我开个小灶,时不时就炖一只鸡或鸭,不在吃饭时候端上来,一定要在吃饭前其他人都没到的时候端过来让我吃,我一开始特别不好意思吃独食,一定要开饭后大家一起吃,但那样婆婆就会用小碗把肉盛出来放我面前让我自己吃。时间长了我也习惯了,明白了这是我的特权,吃得就心安理得了。

日期:2013-12-01 19:20:00

6、耕读传家

我公公婆婆都没什么文化,老公的三个姐姐也是从小不爱读书,早早进入社会了。偏偏老公是个读书的料,这一点很神奇。

其实如果老公和周围其他年轻人一样早早工作,结婚生子,公婆也会觉得很开心,但老公的求学之路还是得到了公婆无条件的支持。在农村一般人家有钱了都要新盖或者装修房子,但老公家的老房子始终保持着老旧的风貌,这是因为公婆知道儿子读书要用钱。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