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从中期开始,各国已吸取了教训:燕国重用乐毅,几乎灭齐;秦国不再用“善为政者”掌军,而改为不断发掘优秀将领,最终倚靠司马错、白起二人,奠定了唯秦独强之势;赵国虽弱,但在赵武灵王、廉颇、赵奢、李牧四人手中,东击齐燕、南胜魏韩、西抗强秦、北伐胡人,几乎鲜有败绩;而最终,秦国又利用奇计,除去李牧,逼杀项燕,在逐个除去了各国名将后,一统天下。
于是,在“兵圣孙吴”之后,成批的名将们逐渐被量产出来。与名将们同时登场的,还有兵法: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信陵君兵法》等。又因此形成了战术套路,练兵思想,掌军要务:如“攻其所必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将无威不立”等;又最终促成了“君在内,将在外,谋士居其间”的“团队型作战”方式:长平之战秦国为何会大胜?——秦国这边,君有秦昭襄王,相有范雎,将有白起,三人皆是杰出之士,岂能不胜;而赵国那边,后期仅剩一“纸上谈兵”的赵括,纵然将兵法读烂,又能有多大作为?
再往后看,秦庄襄王时与吕不韦、王龁、蒙骜组成四人搭档,计退信陵君;秦王政时,与尉缭、李斯、王翦、王贲、李信、蒙恬等组成这等豪华的强阵,逼杀区区一项燕,难道还会难么?
综上所述,在下以为:秦国的成功,并非只是将军们的成功,而是整个战斗团队的成功。扳一扳秦国中后期的百年历史,我们会发现,该国除了有“四大良将”:司马错、白起、王翦、王贲(或者是蒙恬)外;还有“四大贤君”: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以及“四大名相”:商鞅、张仪、范雎、李斯。在这等强强联手的巨大优势下,东方各国纵有廉颇、李牧,一二人而已——欲胜之,诚为易事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