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5-29 13:28:30
表面上看,崔浩之死,是死于一起偶然事件—续修《国史》,秉笔直书得罪了皇帝。实则和檀道济一样,祸因很早之前就已种下。有人如此评价崔浩:崔公善于谋人,不善于谋己。也就是说,崔浩虽然聪明绝顶,能够对时局、人心做到洞若观火,但他却无法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定位。
崔浩的定位是什么:大臣,魏国的大臣。纵便魏太武帝对他言听计从,甚至不惜为了崔浩得罪像长孙嵩这样的元老级人物,但这并不能改变崔浩只是魏帝麾下的一名臣子的定位。可是崔浩是怎么定位自己的呢?—我是魏国统一北方的首功之臣,这个国家少得了任何人,少不了我,因此我骄傲一点,得意一点也没关系,因为皇帝永远会站在我这边,支持我的任何行为。
于是在“国史案”发生之前,魏国朝堂上经常出现这些场景:太子和大多数官员举荐某位官员担任地方刺史,他们所举荐的官员是鲜卑人。崔浩一人表示反对,说这个人才能不够,不如选用另一位官员担任该职位,他所举荐的官员是汉人。太子与百官因此弹劾崔浩假公济私,打压魏国的本族子民,而重用和他同族的子民。又或者太子和大多数官员提议该在某一地修建佛寺,崔浩又独自一人表示反对,说修建佛寺的行为是空耗国家资源,不但不应该修建,而且还应该将之前已修建的佛寺进行拆毁,让僧人参与国家生产。太子和大多数官员因此又弹劾崔浩,说他是汉人,汉人多是信奉道教,因此他的灭佛提议表面上是为了国家着想,实则是想借此机会,用汉人信奉的道教取代鲜卑人信奉的佛教。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