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理清何为“重骑兵”,何为“轻骑兵”,以及二者孰优孰劣,我们还是得先将目光放回三百多年前,从一位杰出的匈奴大单于身上说起。这位大单于,便是冒顿单于,在他执政期间,有三大强邻深受其害,被迫调整战略思想,以避免亡国之祸。
这三位“强邻”,分别为:西汉、月氏、东胡。
结果调整下来,月氏的办法是继续向西走,最终分裂为躲入西域的大月氏,和留守河西走廊以南的小月氏;东胡的办法是向东走,最终分裂为偏处大漠东南的乌桓和偏处东北的鲜卑;西汉同期的执政者汉高祖是既舍不得走,也没必要走——因为有秦始皇动用数十万民力为他修筑起来的万里长城作为北方屏障,他依靠往城墙上堆步兵的人海战术,以及送美女换和平的和亲之策,总算熬过了匈奴帝国最为鼎盛的这一时期。
随着又半个世纪过去,冒顿单于已逝,但匈奴帝国依然咄咄逼人。向西去,又将大月氏部众赶过了葱岭;向东去,也是逼得乌桓、鲜卑各躲入深山老林间,同期史料中很难见到这二部东胡的身影;向南去,到汉武大帝登基初期,和亲政策、人海战术全用过了,仍是没大用,北部边境常年火光冲天,直接导致“马邑之战”爆发。
变革战略,为的是不再受战败的屈辱,这三支强邻在不断地战败,不断地求和、妥协间,也在不断的学习。结果,到汉武帝中后期,乌桓、鲜卑那边已渐渐学得匈奴骑兵战法之精髓;西汉更胜一步,竟打造出一支比匈奴骑兵更为迅捷的“轻骑兵”部队。这种骑兵之所以称之为“轻骑兵”,缘于他们使用的武器主要为弓弩和短刀,追求的是比匈奴骑兵更强的机动力和远程打击能力,因此同样不能穿戴过于沉重的盔甲(将领多为薄铁甲,士兵多为皮甲),以免增加马匹的负重;而逃过葱岭的大月氏,其核心骑兵部队的建设则和汉军走上了完全相反的一条道路。——也是机缘巧合,他们在流亡至乌孙故地,击败盘踞于葱岭—阿尔泰山之间的大量塞种人(最初居住于新疆伊犁河流域的游牧民族,后被月氏、乌孙等部族先后击败,少半受这二国奴役,其余族民大多迁徙往南亚地区)后,惊喜地发现:该族族人虽然训练无方,不善作战,但极其善于冶铁,且善于将这一在当时更领先于西汉、匈奴二大强国的技术用在打制兵器、盔甲之上。因此,在大月氏人最终又翻过葱岭,并长期定居、建国的过程中,他们奴役塞种人,并发挥他们的专长,打造出了一支极具特色的“重骑兵”部队。这种骑兵之所以称之为“重骑兵”,首先他真的很重。——塞种人或者大月氏人,一旦被编入重骑兵部队,他们身穿的不是薄铁甲或者皮甲,而是用绳索将许多坚固的铁片串联成甲胄形状的“鱼鳞甲”(顾名思义),连头盔到下身,重量一般达四五十斤;除马上作战用的士兵之外,驮负用的战马也装备有“马铠”(也称具甲),从马头、马颈,到马身,也分作好几部分,以全面防护,不必一一细述;值得一提的是,马铠的总重量和鱼鳞甲的重量相差无几。这样的“重装具甲骑兵”,光防具重量本已有百斤,再配备一把又长又重的长矛,冲击力和防护能力显然是相当恐怖的——短刀佩剑无法近其身,普通箭矢无法透其甲,因此大月氏人凭此南征北战,无往不胜,终成一代帝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finalbooks.work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