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头鸟虽然有九个头,但是有十个脖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种说法。
2013-05-15 18:24:59
说法一:
据说它的第十个头是被周公旦命令猎师射掉的。那个没有头的脖子不断地滴出血,古人宣称如果九头鸟飞过,要吹灭灯火、放狗把它赶走。有些传说宣称九头鸟的每一个头拥有一对翅膀,结果18只翅膀互相挤兑、导致全都派不上用场。历史上,周、楚的确是死对头。周昭王率军亲征,竟死于汉水之中,成为异乡之鬼。周人对楚人之恨可想而知。我们知道:一个民族的神,在它的敌对民族那里必然会被说成妖。象埃及大神沙特(sat),在希伯来人《圣经》中就变成了撒旦(satan)。我国东夷部族之神蚩尤,在华夏族那里便成了能飞沙走石的妖怪,周人将楚人的九凤图腾说成妖怪,并编出天狗断其一首的故事,也符合这条比较神话学的基本规律,至于是周公本人确有此事,还是民间传说附会于周公身上,那倒是无关紧要的。
说法二:
九头鸟本来是有十个脑袋,但让天狗咬了一个,所以有十条颈项却只有九个头,一个头上不断渗出鲜血,被血滴到的人家将会发会可怕的灾祸,这是连皇帝也幸免不了的。要想赶走它就只能让狗叫出声来。
但九头鸟的传说也有浪漫动人的一面,据说她是天帝早夭的女儿的精魄化就,身上披着羽毛衣——当穿上羽毛时变成飞鸟,拖下后变成了女孩。曾经有个农夫,偷偷地藏起了女衣,然后与那女孩成婚,生下了孩子,但九头鸟最后还是找到了羽衣,变回了原形,飞走了,最后还接走了孩子。(《玄中记》)
这就是在东亚广泛流传的天女羽衣传说的源头,与牛郎织女的故事似乎也有关系。但后来这传说受到了美化,不关九头鸟什么事了。
但在封神的时代,九头鸟还是九凤,是个美少女,虽然她有九个脑袋。
2013-05-15 18:25:24
说完老二,说说老三玉石琵琶精。
玉石,在中国人的眼中是超越黄金的宝物,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但直到清朝,一个商人从缅甸运回来第一块翡翠原石前,中国流行的玉是以新疆的白玉为主流,在传说中这种玉来自神仙的都市昆仑山,是他们最爱吃的食品。
玉在中国文化中有特殊的地位,特别在上古时代,是只有王室才能享有的宝物,羊脂白玉那润泽的手感宛若新鲜的油脂,却又不会随时间的逝去而老化、变质。古人因此相信玉有能让人长生不老的物质,收集它们,研究它们,加工它们,期待能从中找到让生命永保青春的配方,在上古的贵族墓穴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墓穴,古人相信,玉内蕴的灵气能让人肉身不朽,最后达到永恒。对玉的崇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质,伴随了我们六千年的时光。在当时,由go-vern-ment开办的专职玉器作坊生产出了大量精美玉器,一些流传到今天的精品,令现代的工艺大师也为之赞叹。
玉石琵琶精喜食宫人,每每到宫中看望九尾狐狸精,就会吸食宫人精血,并把尸骨藏于御花园太湖石下。
一日,琵琶精路过姜子牙的卦馆,心生好奇,前去算卦,不料被姜子牙偷袭, 并被姜子牙用三昧真火烧出了原形。后来九尾狐狸精把玉石琵琶放在摘星楼上,过了五年,玉石琵琶精复生,并以九尾狐狸精义妹的身份入宫,化名王贵人。商朝将灭之时,与九尾狐狸精和九头雉鸡精去劫周营,被姜子牙带领众人击退,计划逃回轩辕坟。最后在女娲娘娘的帮助下被韦护抓回周营,被姜子牙斩首,将首级悬于辕门示众。
2013-05-15 18:25:40
如果说青丘国的九尾狐是江东美人、来自楚地的九头雉鸡是南国丽人。那么,琵琶精一定是北地胭脂。因为琵琶的来源本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在马上的乐器。琵琶分直颈琵琶与曲颈琵琶。在秦代,直颈琵琶已经出现,而曲颈琵琶直到魏晋才传入我国。
虽然如此,但一只琵琶要想变**实在是太难了,充满太多的不可测性,一个名字、一缕气息、一段心愿,都可以加速或减缓它变**的速度。鸟兽苦修千年可以变**,而玉石经过千万年岁月的琢磨才能产生灵性,而还需要千年的时光灌注以人类的思念才能变化成类似动物的生命体,这时它才与刚出生的鸟兽站在同一根起跑线上。
所以,虽然琵琶精在三姐妹中排行老三,但她的岁数可能是三姐妹中最大的。
九尾狐、九头雉鸡、玉石琵琶,三个非凡的妖精被女娲娘娘召来,她们的任务只有一个:让纣王背上千古骂名。!~!
2013-05-15 18:26:07
朝歌,(zhāo gē,注音参见《辞源》),古地名,位于河南省北部,鹤壁的淇县。殷商末期纣王在此建行都,改称朝歌。周灭商后,三分其地。朝歌北边是邶,东边是鄘,南边是卫。封康叔建立卫国,都于此403年。汉代置朝歌县,元代置淇州,明代改为淇县。淇县关永江先生认为“意为高歌黎明,喜迎朝阳,蒸蒸日上,兴旺发达。《水经注》九卷曰:‘山海经有朝歌之山,当是以此得名,非乐也。’也有纣坐朝歌,朝歌暮舞,新声靡乐,号邑朝歌之说。”后还有“朝歌夕舞”、“朝歌夜弦”等词语。
2013-05-15 18:26:28
微子,子姓,名启,世称微子、微子启(“微”是国号,“子”是爵位),宋国(今河南商丘)开国远祖,第一代国君。 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吕氏春秋》称微子、微仲与纣王三人同母,但是其母在生微子和微仲时尚未成为妃,所以是庶子)。微子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建有微子祠。 汉代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为开,殷商贵族,商帝乙的长子,殷商最后一个帝辛(纣王)的庶兄,封于宋国,后世因之称为微子启(或微子开)。
商纣王mop.com L,国政荒废,屡次劝谏。纣王不听,遂出走。武王克商,他肉袒面缚乞降。后纣王子武庚作乱,被周公旦攻灭,即以他继承殷祀,封于宋。(殷商末年,纣王无道,穷奢极欲,暴虐嗜杀,导致众叛亲离,国势日衰。微子屡谏,不被采纳,乃惧祸出走。周武王姬发灭商,微子自缚衔壁乞降。周公旦平定管蔡武庚叛乱后,成王封微子于商族发祥地商丘,以示不绝殷商之祀,国号为宋,爵位为公,准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
他为政贤能,为殷民所爱戴。因其在商代时封国名微,姓为子,故称微子。微子是商王帝乙之长子,纣王庶兄。微子多次亲谏纣王,见“纣终不可谏”,便谋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箕子认为“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便远离纣王逃到微。“微”是微子的封国,原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后微子又迁到山东梁山西北,所以那里也称为“微”。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持祭器造于武王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矛、膝行而前,向武王说明自己远离纣王的情况。周武王很受感动,乃释其缚,以示宽厚为怀。“复其位如故”,仍为卿士。约公元前1063年,周公以成王命封微子国于宋,即今商丘一带,微子成为宋国国君、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