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8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3-10-11 13:58:21

推拉门外,又听传来高跟鞋的踏踏声。琳黛敲敲门,探进头,对我眨了眨眼。廷克先生望着她,露出一丝差异的神情。瞬间,我明白了她的意思。

“有事吗?”他问。

“时间到了。”琳黛回答说。

我站起来,与廷克先生告别。

望着琳黛,他诙谐地说:“她是‘boss’,一切都得听她的。不好意思,我要赶回纽约。那里,还有许多事待处理。人家都叫我‘air-male’……”

“Airmail?”

我误听为是“航空邮件”的意思。其实,他在用像音文字,造一个新的单词,把自己说成像航空邮件一样穿梭的空中飞人。

“嗯,air-male(空中飞人)。”

我们都咯咯笑了。

廷克说:“毕业后,如果想来NTV,公司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既然我付了你的学费,自然会投你一票。但是,为了公平,任何人入社,都需要走公司人事流程,按规章办事。最终,我的话语权是有限的,还要靠你自己,靠自己的本事吃饭,要得到同行的认可。毕竟,同仁的公认,才是最赋有价值和话语权的。”

我点了点头。

离开了NTV总部,我又驾着老校长的那辆锃亮耀眼的鲜红色保时捷911,驰骋在纵延向覆盖着雾霾、高楼林立洛杉矶市中心的主干线上。背后,传来刺耳的直升机螺旋桨的轰鸣声,想必,就是送廷克先生去机场的那架直升机。

透过路旁棕榈树冠的叶子,在圣佛南度山谷上方碧蓝的天空里,漂浮着一个闪烁的银白色光环,一时间,挡住了高悬在空中的太阳。

别了,廷克先生。

日期:2013-10-11 14:10:13

回到学校,老校长又给我讲述了一段关于廷克先生的故事……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整个世界,都在发生剧变。不仅在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革命,而且,这场革命的风波,也席卷了整个世界,在西方,爆发了一系列反政府、无政府主义运动、巴黎学潮、嬉皮士运动、性自由运动、女权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包括由美国黑人精神领袖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

那时,一些西方学生手中,也在挥舞印有毛主席语录的“红宝书”。那本书,也成了他们的精神食粮。

那时,美国正深深陷入越南战争之中。从越南传来的新闻报道、血腥的视频画面和图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美国家家户户的电视机前……一座座村落,沦为废墟;一个个家庭,家破人亡,光着屁股、一丝不挂的孩子,哇哇痛哭,沿着美军丨炸丨弹炸烂的乡间小道,漫无目地在迷茫中奔跑……

接下来,从前线回来的,不再是阵阵捷报,而是从C130军用飞机上卸下的一口口覆盖着美国星条旗的棺材、一个个军绿色的尸体袋和具具阵亡烈士的尸体。多少美国家庭披麻戴孝,父母为自己的儿女送葬、致哀。这种场面大大地衰减了越战的士气,同时,也在大学生中,产生了抵触和反战情绪。庆幸回归的伤员和病号,不但没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怜悯,迎面而来的,却是反战学生们愤怒的涂抹星子和一通“杀人犯”和“刽子手”的谩骂。

大学生开始罢学、罢课、举行示威和逃役,甚至,好莱坞著名性感女星简·方达自费奔赴越南战场,拒绝像老影星鲍勃·霍普那样,去参加USO的战时义演队,为前线的美国士兵助威,而是去了河内,走进原始丛林,骑在北方游击队的炮筒上,为北越的抗战力量叫好称快。一些当地警方对校园大学生示威的血腥镇压,更激起了社会舆论对反战的同情。

直到最后,在民意和社会舆论的高压下,尼克松无奈,只得向中国领导人和北京,伸出求救的双手……

那时的美国,已经走到一个道德与伦理的十字路口。

不仅美国的远东外交政策,不得人心,就连国内少数民族,特别是黑人的民权问题,都让人感到美国是一个不公平、道义上应受谴责的社会。

过去,美国是一片沃土。多少年来,当地印第安人,一直与大自然共存,从未改变过周围的生态环境。哥伦比亚借助郑和下西洋和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到欧洲的指南针,为西班牙皇室发现了一个已居住有大小印第安部落群体的“新大陆”,为西方世界,开辟了一条通往一个庞大财富宝藏的水路通道。

1620年,“五月花”号渡船,向亚美利坚大陆运送了第一批英国移民,建立了第一个新英格兰殖民地。相继而来的大批欧洲移民,不仅给这个“新大陆”带来了新兴生产力,而且,也带来了灾难。新移民与长期居住在亚美利坚大陆的当地印第安部落,发生了流血冲突和爆发了战争,新殖民政权实行了血腥镇压,利用新移民,实施“圈地运动”,强行掳夺印第安人土地,同化异族。新兴的移民政策,不仅给印第安人带来的残暴的竞争、掠夺,还带了前所未见的瘟疫、传染病和烈性利口酒——一个灭顶之灾。大批印第安人在残暴的摧残中,死于非命;大片的土地,被霸占;大量的财富,被运送海外……

与此同时,1619年,荷兰的贸易商将第一批被擒西班牙舰船上的非洲黑奴带到美国大陆。从1770年到1860年,黑奴交易从黑非洲向亚美利坚大陆输送了近一千两百万奴隶。虽然,大部分黑奴流入种甘蔗的加勒比和巴西地区,近六十万人植入到了美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和自治州。到1860年,人口接近4百万,占当时美国人口的13%,大都密集在盛产棉花的南方地区。

通过黑奴贸易,美国南方开垦了大片肥沃的农田,盛产庄稼,而且,缔造了南方有钱有势的庄园主和富豪。1860年,共和党总统林肯提议废除奴隶制,同时,支持奴隶制的南方各州建立了所谓的抵抗“联盟”。为了废除和维护血腥的奴隶制,南、北方发生了“南北战争”,各方伤亡惨重。虽然,这场战争最终以林肯的死和南方奴隶制的崩溃告终,在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和社会偏见,照样根深蒂固。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朝鲜战场的失利和席卷中国大陆的文化革命,在美国社会,也爆发了一场空前的文化革命和民权运动。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教育体系实行所谓的“segregated but equal”种族隔离式教育,对白人与有色人种进行分隔教育,就连上公共厕所和坐公交车,也要分隔开来。白人有自己专用的厕所,有色人种不得享用。坐公交车,白人坐在前面,黑人挤在后面,就连黑人孩子和孕妇,都要给所有白人让座。在公共浴场和游泳池,只有星期三晚上,才能让黑人享用,因为,星期四要换水。

1954年,美国黑人团体,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向美国法律的最高法庭提出申述,反对歧视和分隔教育,要求教育平等,得到了最高法院的支持。但是,这个判决遭到了南方各州的强烈反对和抵抗。

1955年底,一个15岁黑人女孩,又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另一场风波。 年近42岁的罗莎·帕克斯,效仿那个女孩,在一辆阿拉巴马的公交车上,拒绝给一名白人男士让座,触犯了法律,成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之母”。她的被捕,引发了一场长达381天的抵制公交车运动。

1964年,美国联邦政府出炉了一项民权法案,禁止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

为了声援南方的黑人民众,一些纽约和洛杉矶的文艺人士也纷纷讨论,如何参与这场运动,特别是一些犹太裔的文化界人士。因为,他们每个人身边,都认识在二战中被监禁纳粹集中营和在那里死去的亲朋好友,深知那种道义上的不公正和对人性的侮辱。

廷克和他的好友里尔有一个共同的朋友,叫罗森。罗森的一家,都死于纳粹的犹太集中营,所以,对罗莎·帕克斯和黑人民权运动深表同情。他驾着辆破旧的福特,与几名黑人学生领袖去南方声源,途中,在一条偏僻的乡间小道,遭到反对派的袭击,被五花大绑,托在车尾,颠簸在泥泞的土路上,颠个粉身碎骨,然后,扒光衣裤,吊在满是蚊子灌木林中,任蚊虫叮咬,最后,投入鳄鱼密布的混浊水塘里,被活活淹死。

廷克与他的好友在想,作为媒体的主宰者,他们应该如何参与这场运动?如何通过媒体,改变美国社会、人们的思维方式,甚至,整个世界?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