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7-07 09:26:04
老太太的娘家人
人物简介:
王凤:阳平侯王禁的长子,王政君的亲哥哥,汉元帝时担任卫尉,后来承袭他父亲的爵位,当了阳平侯!
王音:他父亲是王禁的亲弟弟,算起来跟王凤只是堂兄弟,关系却比亲兄弟还要亲,汉成帝初年,只是个小小的侍中,也就是个皇帝的亲随。
谷永、娄护:谷永字子云,他爹就是谷吉,从小饱读诗书,工笔画画得不赖,还很精通京房的《易经》之术,预测天灾变异一测一个准儿;娄护字君卿,他爹是个赤脚郎中,他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也走街串巷给人行医看病,嘴巴比他爹还能忽悠。当时长安有句谚语说“谷子云之笔札,娄君卿之唇舌”,意思就是:谷永的工笔画,娄护那张嘴,这都是长安一绝!
杜邺、杜钦:两人都姓杜,也都是饱学之士,还都字子夏。杜邺幼年丧父,跟着他娘在外公张敞家长大;杜钦家道殷实,可惜一只眼睛瞎了。人们为了区别,戏称杜钦“盲杜子夏”。 杜钦挺介意这个称呼,就把自己的帽子改成小号的,于是人们改称杜邺为“大冠杜子夏”,叫他“小冠杜子夏”。
日期:2013-07-08 09:11:47
公元前33年,43岁的汉元帝驾崩,19岁的刘骜继任为汉成帝。当时的王政君也就28岁,典型的子幼母壮。说起王政君,也是个挺悲催的女人,据说自从生下刘骜,汉元帝连正眼都没再瞅过她,更不要说布云施雨了。
汉元帝死的时候,许嘉任大司马、车骑将军,结果他刚死了没几天,王政君就力挺自己的亲大哥王凤,非让汉成帝任命他为大司马、大将军,兼管尚书事宜,职位高出许嘉一大截。可就是这样,王凤还觉得许嘉碍手碍脚,于是进宫跟妹子一说,便由汉成帝下诏,收回了许嘉大司马、车骑将军的印绶,理由是:将军年纪一大把了,还当这劳什子官儿干嘛,回家养老去吧!
官儿当得好好的,一下子没了,许嘉心里五味杂陈,回家后一年多就去世了。当时他的女儿许娥正受宠呢,汉成帝就像影子似的成天跟她腻在一起。
汉成帝即位后,石显仍是中书令,大臣们有个奏章什么的,还得请他代为转奏。这下王凤可不乐意了,心想:我位极人臣,还要向个阉货点头哈腰!于是又去找妹子王政君,唠唠叨叨说了半天。隔天,汉成帝一道圣旨,就把石显赶到长信宫抓畜牧事务去了。
匡衡和五鹿充宗一见势头不对,心说:哎呀,石显这是要倒台啊!于是抢先上折子丨弹丨劾,列数石显的种种罪状,紧接着弹劾的折子如雪花儿般,四面八方地飘来。汉成帝一看:石显这货真是罪大恶极呀,干脆放马喂猪的活儿你也别干了,回老家去吧!
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汉成帝放过了,老天可不放过,于是半路上,石显就得暴病而亡。
丞相匡衡弹劾石显,满以为自己就算没功,也完全可以自保吧?谁知他这样做,反而惹恼了军司马王尊,心说:石显得势,你就掇臀捧屁,跟着狼狈为奸;他一失势,立马就落井下石,明显就是墙头草,那儿有一点当丞相的样子!于是上本弹劾他“失大臣体”。
汉成帝也知道匡衡这人不地道,可转念一想:自己刚登基,就把丞相赶跑了,不合适,就把折子扣下了。匡衡起初忐忑不安,过了几天见毫无音讯,皇帝的心理就琢磨透了,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三下五除二写了份请罪书,递了上去——丞相不干了,侯爷的爵位也不要了,我回家养老去!
汉成帝一见匡衡的奏折,脑袋嗡一声就大了,权衡再三,只好说了一大堆好话,再三挽留匡衡,然后把王尊贬到高陵县当县令去了。匡衡继续当他的丞相,不过朝中大臣由此更加看不起他,都暗自替王尊鸣不平。
王凤高官厚爵,权势熏天,可他的弟弟王崇还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关内侯。王政君心里挺过意不去,心里一合计:都是一个妈生的,不能厚此薄彼!于是告诉汉成帝:封你二舅个安成侯,食邑一万户。
王崇安成侯没当几天,王谭、王立、王商(跟左将军王商同名)、王根、王逢这哥儿五个不干了——他俩都封了侯,愣是没我们什么事儿?不就因为你们是一个妈生的么,可还都是一个爹的种呢!于是一窝蜂跑到长信宫找王政君,七嘴八舌地闹腾了半天。
公元前27年,汉成帝被母亲逼得没法,干脆在一天内封五个舅舅为关内侯,还都赐给官职,后世将此称为“王凤专权,五侯当朝”。唐朝有一个叫韩翃[hóng]的诗人,寒食节读史书,看到此处感慨良多,借题发挥写了一首诗,诗中有一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嘲讽的就是此事。据说就因为这首诗,韩翃后来被特征入朝,当了中书舍人。